孔子道:「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說還未好好活過,為何要去討論死亡呢?中國人一直對死亡避而不談,所以從小父母總是不會讓我們公開討論,認為這是不吉利或是不祥,然後對死亡的避諱難免會引申到各個層面,尤其當購買住宅時,香港人總會先問經紀是否兇宅,另外亦會再到凶宅網多番查看,畢竟生死、鬼神之說總可令人心緒不寧。
香港的凶宅通常比市價低劇逾25%,但有些更可低逾4成。當年轟動一時的德福五屍命案,案中死者因喝下風水師傅的有毒符水而集體身亡,該單位曾放盤8年均無人問津,同時一般銀行也拒絕為凶宅做按揭,後來於2007年曾以111萬元易手,但之後多次放盤拍賣均無人願意承接。
在日本,房地產法律明文規定下不僅出售凶宅需要向買家報備,出租凶宅也需要提前告知租客,但法律只要求告知兇案發生後的第一位租客,所以有人指日本有一種行業為「洗屋人」,中介會高價招聘不怕鬼神的租客來短租來洗白,那麼下一手租客就不算「第一任」了,但因為日本人對道德標準頗為看準,所以到底這種行業是否真實存在實在存疑,另外,有些日本年輕人寧願選擇租住凶宅,因為他們怕窮怕沒有棲身之所甚或於怕鬼。
曾經聽過一位Youtuber說過英國並沒有凶宅概念,亦指大部分英國住宅都已超過百年歷史,屋主總會經歷生離死別,但其實有部分英國人對凶宅仍有所介懷。英國的Metro網站曾經有一則報導,雖然凶宅一般比市價低17%,但英國55%的準買家表示不會購入凶宅,另一個Ready Steady Sell網站亦指有67% 的英國人表示不會選擇居住在發生過兇殺案的物業。
不過,凶宅在英國的接受程度算是比較高,銀行一般都會接納承造按揭,所以在地產市場上算是自由流通,同時賣方有責任向中介提供物業之前所發生過的相關資料,如有隱瞞及作假,他們或須承擔法律責任。
另外,英國的地產情況跟香港相近,物業過往的情況均會紀錄在案或者可向當地律師查詢,律師同時會提供妥善的建議,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還有一個不錯的方法就是「路在口邊」,左鄰右里都會對周邊的物業有些了解,有已移英的朋友都會向鄰居打聽物業的情況,大部份人都樂意攀談及提供一些其他意見,能有效避免購入凶宅的機會。
心不寧,則難言安居,大部分人終其一生的願望都是能安居樂業,所以在購買物業前除了在網上搜尋該區一帶的情況外,亦可嘗試與鄰居打交道,除了可獲得一些物業過往情況資料外,有時如治安、水災、電壓情況、校網等社區資訊亦可從他們口中得知,而且往往比單靠網上的資訊更為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