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科技指數不是港版納指

Column

962

日前恆生指數公司宣布會推出「恒生科技指數」,並於本月二十一日正式開始,追蹤三十隻於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當中包含了幾家知名的科技公司,例如騰訊(0700)、阿里巴巴(9988)、美團點評(3690)、小米(1810)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上市公司。部分人士對此科技指數都寄予厚望,更以「港版納指」形容,事實上這有點兒誇張。恆生指數對很多香港人來說,都是一個很方便,用作參考股市表現的指標。但對很多國際投資者來說,其實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納斯達克包含的不止科技股

首先,很多投資者對納指都有一些誤會,認為它是追蹤科技股的指數。事實上,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當中的科技公司只約佔一半,其餘的還有消費服務、醫療、金融等等。即使選股範圍較窄的納指100,因為其選股時會自動排除金融股,使科技股比例較高,但當中也包括了如百事可樂的食品公司。要成為納指成員的要求和行業無關,其必要條件是其公司股票需要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跟紐約交易所有一點不同,納斯達克並不是採用競價方式去操作,而是使用經銷商方式。兩個交易所在後台操作上有少許分別,但由於價格都是透明,在套利交易的情況下,都會使同一家公司在兩個交易所的價格都非常接近。由於納斯達克採用經銷商方式發行股票,對中小企業門檻比較低,加上經銷商方式在股票流動性的管理上比較容易,因此這就使很多新創公司都選擇到納斯達克掛牌的原因,科技公司比例較多其實是一種結果。

國際機構投資者很少使用恆指

恆生指數公司是一家本地指數編制公司,透過提供指數編制服務,讓機構投資者可有效地量度及追蹤某行業或某投資組合的回報,這些指數和政府所編制的消費物價指數差不多,其方式都十分接近。在機構投資者當中,會使用由恆生指數公司所編制的指數其實很少,主要是本地機構,例如盈富基金,金管局的外匯基金,或政府相關的退休金等等,很多都是歷史因素而使用至今。國際上,認受性比較高的還是由MSCI所編制的指數,大部分的指數基金和主動基金都會選擇使用它們,最主要原因是其編制方式比較科學和系統化。恆生指數公司近年被人批評的是,恆指成份股被納入的方式,有一個叫「行業種類」的考慮因素。這個因素希望恆指成分股當中不要過度集中於某一行業,因此透過手動方式把一些較大的金融類股份排除,及把其他行業但市值較小的上市公司加入。由於此因素的決定方式很不透明,加上MSCI的國家及行業分類都十分有系統,所以恆生指數的市場認受性從來也只有本地投資者。

追蹤中國科技公司的方法有很多

恆生科技指數的出現,可能在短期內對市場氣氛有一點幫助,但長遠都必然要讓機構投資者買帳,並推出追蹤該指數的基金,才會引發大量的資金流入。簡單說,全球最大基金公司Blackrock不使用,基本上恆生科技指數只是個白紙上的投資組合,和那些虛擬交易比賽中的股神分別不大。事實上,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早已推出追蹤中國科技公司的指數基金,大多都是採納MSCI所編制的科技指數,因為MSCI老早已把美國的上市的中國公司,納入其指數編制的「可投資範圍」(Investable Universe ),透過國家和行業分類,就可簡單地追蹤某種類別的股票回報。恆生科技指數選股其實很窄,也只有於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而大部分都是於美國納指回流的中國科技公司,俗語這叫「執二攤」,因此局限很大。的而且確,指數公司把某些公司納入指數範圍,對這些公司的股價表現都會有一定幫助,因此中國金融機關一直都很想MSCI提高國內A股在國際上的比例。恆生科技指數的推出,有點後知後覺,也讓人感覺是「為做而做」的多,加上推出的時間點極差,很多科技公司的估值其實都十分高,短期下行的壓力大,推出追蹤該指數的產品的市場風險很大。從長遠來說,中國的科技股應該是看好的,但下半年會否再向上突破,很難估計。最後,在此希望該指數推出的第一天,不會成為今年最高的一點。

P.S. 喜歡我文章嘅讀者,可以到我嘅Facebook專頁《中環路人甲》讚好,俾啲意見。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