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式學習】20年來包覽有10位諾貝爾獎得主:新創之國以色列的教育有什麼不一樣?

Startup

6,691

談起以色列,你會想到什麼?是忠誠的猶太信仰,還是戰火綿延的國度?其實特殊的教育方式,才是這個國家最精采的地方。在以色列,從家庭、幼稚園、中小學、大學到當兵,都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孩子在開放、自由的環境長大,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勇於挑戰真理,讓只有800多萬人的小國,20年內誕生了10位諾貝爾獎得主,軍隊成為戰無不勝的勁旅。

以色列也是新創之國的代名詞,是除了美國矽谷之外,創業氛圍最佳的地區,平均每1800人就有一家新創公司,人均創業世界第一,吸引國際大廠積極投資、挖掘人才。

以色列教育的驚人成就 2010個諾貝爾獎 高科技研發媲美矽谷

Photo from internet

以色列教育拒絕死背或「考試定能力」,拒絕給予孩子「正確的標準答案」(考試題目不考「是非對錯」),務實(現實)的以色列人更強調實務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色列父母和孩子認知的「教育和學習」,就是不斷發問問題(無論小孩或大人都是),並藉此不斷學習解決問題。父母教導孩子,要盡情享受邁向成功的「過程」;為此,以色列孩子會絞盡腦汁,解決難題。過程中,孩子就會不斷迸發創意的能量。

什麼是創意?突破框架思考(thinking out of box)!

以色列的教育環境中,絲毫不見權威色彩。魏茲曼研究院一位資深研究員曾表示:「等級權威是扼殺創意的最大來源 」。在不需要敬禮的以色列軍隊中有一條規範還明令,「若長官下的命令屬於明顯違法,士兵可自行判斷,予以否決長官命令 」。這種環境培養了 以色列人自由思考、獨立判斷的天性 

對習慣權威教育和標準答案的亞洲人而言,不畏權威的以色列孩子完全是「沒大沒小」、粗魯野蠻、天不怕地不怕、腦袋「太跳脫」。以色列教育和社會為何如此強調創意、否定權威?除了猶太人長期以來的歷史文化背景外,或許也和以色列的環境有關。

Photo from teleSUR English

研發能力世界第一 國際大廠爭相投資

以色列現時的人口超過了800萬人,經濟規模是建國時期的50倍。這些年,以色列更陸續創下許多世界第一。全國人均研發支出世界第一(國民研發支出占GDP達到4.5%,高於日本的3.2%、美國的2.7%)、人均工程師數量世界第一、專利申請數量世界第一。

小國以色列更盛產諾貝爾獎,過去20年,又多了10位得主。從建國迄今共有12位獲此殊榮。「新創企業之國」(Start-up Nation),也是以色列的代名詞。調查顯示,以色列是除了美國矽谷之外,創業氛圍最佳的地方。

20年前,以色列高科技創業之父瓦狄(Yossi Vardi)投資全球第一家網路即時聊天軟體ICQ19個月後就被美國線上(American Online)併購,自此,以色列發展出「矽谷新創模式」,每年新創公司數量甚至曾經比矽谷還多。目前800萬人口中,平均每1800人就有一家新創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總數更超過歐洲。

愈來愈多國際企業在以色列設廠或設立研發部門。英特爾已是以色列最大的私人企業,員工將近1萬人。而微軟、GoogleIBM、摩托羅拉和蘋果也都設有研發中心,光蘋果在以色列就在三個城市設立實驗室。韓國三星也大動作,除了研發,還將其三大創新育成中心之一,開在以色列。

根據Dealogic報告,光2013年,外國公司共花費84億美元收購以色列公司,比2012年增加48%。許多外商看上的就是以色列的人才與技術。這使得以色列人才水漲船高。20多年前,一個有經驗的工程師薪資僅1000多美元(約台幣3萬元),現在已直逼矽谷,一個5年經驗的軟體工程師,每個月薪資加福利可達7000美元(約台幣21萬元)。有個以色列笑話指出,一位猶太媽媽帶著兩個年紀還小的兒子,她向別人介紹時總會說,未來不是工程師,就是個創業家。

培養人才與腦袋 學習環境自由又開放

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或環境,可以讓以色列培養出這麼多諾貝爾獎得主與創新企業家?以色列的教育制度,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以色列的義務教育從5歲~18歲。18歲以後男男女女都當兵,當兵比起上大學更重要。在18歲以前,學習環境是非常自由與開放的。幼稚園的小朋友,不是遊戲就是玩耍,小學生沒有太多功課,每天下午1點半就放學回家。中學生也是34點放學,沒有補習班可去。

或許18歲以前的教育太過自由了,導致以色列的孩子在各種台灣人重視的國際競賽中,通常沒有拿下好成績。例如以色列在OECD評鑑學童學習能力的PISA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中,遠遠落後台灣,最新調查數學只排41名(台灣第4名)、科學只排41名(台灣第13名)、閱讀排34名(台灣第7名)。

以色列教育的爆發力 激發潛能

位於首都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是以色列最早創建的大學之一,包括創校的董事愛因斯坦,就有七位諾貝爾獎得主來自希伯來大學。2013年曾訪問台灣的暢銷書《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博士與尤娜特博士就是其中代表。該校還特別修建一座「諾貝爾牆」,陳列這些校友的照片。 

Photo from embassies.gov.il


猶太人愛創新 還將點子付諸實現

很多人都曾請教過希伯來大學校長班薩森(Menahem Ben-Sassen),為什麼以色列建國60多年,就拿了12座諾貝爾獎,其中10位是過去20年內誕生的,而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每五位就有一位是猶太人?他總喜歡這樣回答:「教育觀點不同,猶太人喜歡創新,並將點子付諸實行,從家庭到學校皆如此。」

猶太小孩放學回到家,猶太媽媽問的第一句話可不是,「你今天學到什麼」「考了幾分?」而是「你今天在學校,問了老師什麼問題?」不斷地問問題,挑戰真理,是以色列教育的一大特色。以色列不是重視「科學教育」,而是教育的本身富有科學精神,例如鼓勵學生問問題,保持好奇心,富有懷疑的精神,不給標準答案。

曾經有個笑話:一個猶太人在某地開了家「加油站」,因為生意很好,客人愈來愈多,另一個猶太人就想,既然人多,我就在旁邊開個「餐廳」; 結果生意愈來愈好,另一個猶太人想,既然人愈來愈多,我就來開個「旅館」。如果換成是中國人情況可能會改變。一個中國人開了家「加油站」,生意愈來愈好,另一個中國人就在他對面也開了家「加油站」,然後價錢比第一個便宜,後來另一個中國人也在附近開了「加油站」,價錢比前兩個還便宜,削價競爭的結果是,大家關門大吉。這雖然只是笑話,卻表現出不同的思考方式。

Source:綜合報導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