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主管的中國《金融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中國宏觀政策調控工具豐富充足,能夠有效應對潛在風險。即便後市人民幣匯率出現恐慌單邊走勢,豐富的管理工具也足以平抑「羊群效應」,保障外匯市場平穩運行。
該篇署名馬梅若、題為《匯率波動下跨境資金流動依然保持基本平衡 人民幣資產長期投資價值凸顯》的文章表示,當前,中國外匯管理部門的匯率管理工具較為豐富,包括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逆周期因子、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參數等。
文章指出,5月中旬以來,隨着美元指數震盪走強,國內經濟恢復情況內生動力還不強,加之中美貨幣政策分化之勢有所加劇,人民幣加速貶值。人民幣匯率雖短期波動加大,但有堅實的基本面支撐。文章認為,中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不改,政策組合拳也將進一步激發實體經濟活力;隨着美聯儲加息周期接近尾聲,美元走強較難持續,外溢影響也有望減弱。整體上,支撐人民幣匯率企穩甚至重回升值通道的因素增多,人民幣資產將持續具有吸引力。
文章認為,雖然人民幣有所貶值,但中國外匯市場預期保持穩定,市場主體外匯交易行為理性有序,跨境資金流動依然保持基本平衡。有貶有增的數據看似背離難解,背後其實是形與勢的區別,是短期壓力與長期向好的區別。總的來看,中國外匯市場日臻成熟、韌性增強。文章更直言,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正在用「真金白銀」表達對人民幣資產的青睞,表達出對中國市場長期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