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二十大報告上,習近平在報告曾2次提及,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題、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品質和水準,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針對報告內容,二十大新聞中心今日(16日)舉行了首場記者招待會,彭博社記者提問,中國政府如何減少對鐵礦石、原油、天然氣、大豆等外國進口資源的依賴,以實現更佳自給自足的經濟。中國發改委否認說法,稱中國要搞自給自足的理解是錯誤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表示,黨中央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以來,外界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認識、理解誤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變化,特別是中國經濟比較優勢和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對中國實現更高誌良、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趙辰昕表示,國內外有一些聲音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題,就意味著中國要在對外開放上大幅收縮,甚至要搞自給自足,這種理解是錯誤的。並引述習近平說法,稱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中國也早同世界經濟、國際體系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關聯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內外需市場本身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趙辰昕說,改革開發40多年來,中國積極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促進市場經濟建設、豐富市場供給、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全面提升綜合國力創造了條件,有力改善了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也促進了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質量提升。
他又說,一段時間以來,經濟全球化遭遇了逆風逆流,一些國家想實行脫鉤斷鏈,構建「小院高牆」。但他們認為,世界絕不會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開放合作仍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仍是人心所向。
他又引述習近平說話指,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世界經濟也是一片大海,世界上的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我們將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絕不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將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推動全球化向包容、普惠、共贏方向發展,將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國內國際循環順暢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