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於《無綫新聞》專訪中表示,經濟發展追不上樓價上升,他指本港25年來的房屋政策,可以用「失敗」來形容。
馬時亨指現今大學生月入僅1萬至2萬元,1呎樓也買不起,質疑他們會否覺得快樂,認為下一代也對社會不滿,社會整體所謂的和諧度也會很低。
對於政府賣地成交價近年屢創新高,馬時亨認為香港地少,造成競爭提高價錢,政府並非有意抬高地價。他又稱當時沒有想過今日的北部大開發等規劃,並非不想實行,而是開發新城市需要很多鐵路、交通樞紐方面的配合,掣肘很多。
馬時亨另接受《駿步人生》客席主持、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訪問,憶述十多歲時爸爸過世,他四兄妹跟媽媽五人,住在約一百呎、只有兩張碌架床的板間房。甚至試過因為沒有錢買菜,整個星期都食豬油撈飯,有時食薄罉。他直言「我唔係基層。係窮,好窮!」,到中四在母親影響下,發奮讀書考好成績脫貧。
馬時亨另指自己小時候的貧窮,是屬於最低層次的貧窮, 「是令人非常擔心的一種貧窮,關乎能否生活下去的貧窮。」又說除了赤貧的一批,部份人的貧窮屬於「相對性」,是程度及層次之別:「有些人不是很窮,只是覺得自己比某些人窮。」
馬時亨認為,做不到心中富有,便不算真正富有。「向人免費派飯的好心人、教育界春風化雨的良師、公立醫院的醫生……不計較金錢,回饋社會, 心中財富更大。」他寄語年輕人應該敢於嘗試,力爭上游,回饋社會,富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