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生率持續下跌,即使當局開放生育政策至「三孩」亦未見奏效,去年出生率甚至跌至建國以來最低水平。出生率低迷最首當其衝的就是婦產醫院,有醫院出現「零分娩」現象,甚至有醫院宣佈破產、停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國出生人口有1,062萬,低於2020年的1,202萬人,比1961年「大躍進」時期的數字更低;人口淨增204萬人,自然增長率為1.45%;出生率則為0.752%,是1949年以來最低,亦是連續第二年跌破1%。
人口出生率持續下跌令產科產能過剩,婦產醫院皆面臨「生存危機」。北京一間私立醫院的高姓助產師向《星島日報》透露,2016年生育高峰時期,醫院一日最多有十多名產婦,二十多個病房更是一床難求,但如今產婦數量少得可憐,醫院每日只有1、2個嬰兒出生,有時甚至連續兩日「零分娩」。
有消息傳出指北京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東壩院區產科或被撤銷。該院產科2014至2016年期間年的分娩量達約1,800,但去跌至不足150,大減九成。而北京朝陽婦幼保健院的分娩量亦從2016年的5,800高峰下滑至去年的2,000。
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少婦產醫院都宣佈破產、停業。江蘇省宿遷市婦產醫院今年四月因無力償還5,000萬元人民幣的到期債務,遭當地法院宣布破產;河北石家莊聖嘉婦產醫院亦因經營問題,有大量員工離職,導致無法正常運作,被迫於去年十二月暫時關閉。
中國少子化問題的背後很可能是扶養子女的成本高昂,以及在育兒和教育方面的困難,令年輕人「不願婚,不想生」。因此,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陸續推出措施鼓勵生育,例如延長產假、增設育兒假、發放生育補貼等,但不少民眾仍然認為「生不起」,未能成功提高出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