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短缺】台積電34年奮鬥史 半導體領導地位能否中美漩渦中維持?

Business

2,345

隨著全球半導體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台灣經濟部部長王美花於上周日與台積電的高管舉行了一次不尋常的會議,以傳達眾多外國政府的呼籲。

王問高管:「到底有甚麼辦法快速地增加台積電的產量呢?」,消息人士指高管禮貌地回應:「我們的工廠已經以最大產能地運作,真的沒有辦法了。如果真的有辦法增加產量,我們會優先考慮汽車芯片的供應。」

日經圖片

台積電成立於1987年,成立之年意義重大,因為1987年是在日本和美國針對重大貿易衝突簽署一項雙邊半導體條約的一年。當年日本芯片製造商NEC、東芝和日立躋身世界頂級生產商之列。芯片協議本質上迫使日本廠商提高價格,以令美國競爭對手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當年台灣當局留意到台灣產業發展的機會,敦促長期在美國半導體產業工作的台灣老將張忠謀回台設廠。在張忠謀領導下的台積電作為合約製造商的模式獲得巨大的成功。台積電屹今依然保留傳統,將整個產業鏈保持在公司內部處理,從創新、設計到製造都是由台積電負責。但大部分美國芯片公司認為,由於美國的高工資的環境,在公司內部進行製造成本效益不高,因此開始將批量生產方面的工作外判給亞洲公司處理,從此之後,台積電便開始扮演成本低又可靠的製造商角色。

網上圖片

隨著智能手機在2010年代變得普遍,台積電進一步發展﹐從世界各地的合同中積累大量現金,並用於開發新生產技術,故有助吸引更多的訂單。現在,台積電、三星電子和英特爾公司中僅有的三家可以生產尖端半導體的公司,而現實上英特爾亦即將退出頂尖的行列。現在蘋果、高通、Sony等世界各地的客戶每天都派代表前往台積電總部,以確保其產品的芯片安全。

專注於芯片設計的美國商業模式催生了無晶圓廠芯片製造商,例如高通和Nvidia。它們的價值在於無形資產,例如專利和數據出售,這個全新美國商業模式促使亞洲成為全球工廠。作為少數幾家主要的合約製造商之一,台積電現在在半導體行業有著非一般的領導地位,同時引起美國無晶圓廠生產商的不安。

另外,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摩擦所產生的地緣政治,進一步加強台積電在全球的影響力。與中國抗衡的美國現在出於國家安全原因,積極抵制中國製造商,同時拼命拉攏台積電,誰能預測台積電的領導地位能否在這中美漩渦之中一直維持下去呢?

Source: Nikkei Asia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