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危機|人尿有價?回收作肥料可增加農產三分一 冀抒全球化肥荒

Business

314

俄烏戰爭引發化學肥料短缺危機,對多國農業造成威脅,各國政府及研究機構迫切尋找化肥替代品,其中一個可行方案為「人尿回收」(peecycling)。

法國著名工程學府國立橋路學校(Ponts)研究員Fabien Esculier日前向歐洲新聞台(Euro News)表示,人類尿液不單富有相當於化肥的營養,相較之下,人尿對環境污染更少,可望成為化肥替代品。

Esculier早於7年前創辦碳、氮和磷循環城市優化計畫(OCAPI),研究及推廣人類的都市排泄物利用。據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稱,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出口全球四成鉀肥,前者的氮肥出口占比更達兩成;俄烏衝突持續多月,而且西方制裁俄羅斯,加劇全球化肥荒,Esculier的研究頓時變得灸手可熱。

Esculier解釋,人尿含有氮、磷、鉀等營養,有機會取代化肥。處理過的人尿跟大部份以天然氣合成氨氣製作的氮肥相比,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有限,意味着使用經加工的人尿肥料其實更為環保。西非國家尼日爾(Niger)研究結果亦顯示,經過殺菌處理的低成本人尿(當地語稱為Oga)肥料非但沒有讓當地的農作物珍珠粟米產量減少,收成反而增加了三分一。當地的化肥農田往往遠離女性農民的居所,有效且現成的肥料對她們來講更加重要,而小便就是每個人最易獲取的肥料資源。

都市排污系統排放的尿液,以及化肥過度使用,容易引起富養化(Eutrophication)的水質污染問題,指湖泊、河流、水庫等水體中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含量過多,令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氧氣消耗急增,使水體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植物、水生物和魚類大量窒息死亡。

據瑞典尿液肥料公司Sanitation 360估計,人尿能取代全球四分之一氮肥和磷肥,況且收集小便回收不需沖廁所,可以順便慳水。從此角度觀之,以人尿作化肥代替品,減少都市排污系統直接排放至自然水域中的的氮及磷,農田亦可減少依賴高磷化物和硝酸鹽類含量的化肥,或能緩解環境中的富養化水質污染。該公司目標每年收集約50位成年人排放的尿液,將之乾燥處理、壓成顆粒後用以種植大麥。

美國非營利研究機構Rich Earth過去十多年來致力研究替代性廢料管理方案,該組織估計,人類每年產生125加侖尿液,若將之製成肥料,可種出約325磅(約147公斤)小麥,足以讓一個人食兩年。組織正提倡民眾回收尿液,展開「植物養活我們,我們養活他們」(Plants feed us, we feed them)活動,招募約200名志願者收集尿液,再集中於尿庫將尿液消毒加工處理,送到農場作為肥料。

參加該活動的佛蒙特州市民Kate Lucy表示,一開始收集尿液時有點笨拙,但後來養成習慣,甚至使用普通廁所方便時都會感到內疚,覺得浪費了珍貴的水資源沖走身體產生的肥料。《紐約時報》引用美國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數據顯示,廁所是美國迄今最大用水來源,美國西部地區乾旱情況近年加劇,水資源需求變得更為迫切。Rich Earth有數據亦指,人類每年消耗1.2萬億加侖水量來沖廁所,以人尿製作肥料或可節省排污水量4,000加侖。

以人尿肥料培植的農產品始終「食落肚」,食物安全方面也有顧慮。Rich Earth也一直帶研究人們服食的藥物對尿液有何影響,以及會否會農作物生長產生負面影響。2014至2020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發現雖然在農作物組織中檢測到一些藥物,但含量極低。

另外,人類尿液中存在具備對抗生素抗藥性基因的細菌,會把其抗性傳播至農田土壤細菌,也是憂慮之一。密西根大學Krista Wigginton於2020年發表研究指出,老化尿液(指儲存了12至16個月)本身中的細菌或酶能分解抗藥性DNA,24小時內降低土壤細菌對抗藥性DNA的吸收達99%,因此不用擔心土壤細菌把尿液中的抗藥性DNA帶入環境,傳播抗藥性;至少尿液收集後存放得夠耐,風險就會降低。不過該研究有其局限,例如只是研究了質粒DNA,也只檢查了一種土壤細菌的傳播情況。

目前法國、美國、南非、印度及墨西哥等國正進行類似實驗,但以回收人尿代替化肥除了需要人類在生活習慣上有所改變、配合以外,家居水管系統、廢水收集系統也極需要改良,甚至廁所都要重新設計,以加快尿液運送降低成本,這方面亦屬一大挑戰,而且人尿用作施肥是否真的較為環保和安全,也有必要繼續研究。

Source: 綜合報道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