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中國有10億人還沒有坐過飛機,至少5億人還未用上馬桶?

Business

1,642

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下,擴內需成為必然選擇,由於房地產投資增速預期要回落,拉動基建投資以實現穩投資或穩增長成為一種順理成章的推理。但基建投資作為一種逆週期的調控工具。

Photo from Serious Eats

國內有10億人還沒有坐過飛機?

SabreMarket Intelligence的數據分析顯示,2017年,持有中國民航局的航空運營商許可證的航司共搭載乘客5.89億人次,2018年應該超過6億人次。但6億人次對應多少搭載過飛機的人呢?肯定不會超過2億,第一,做飛機旅行通常會有來回,即有去有回,假設平均三個坐飛機的人中有兩個是來回的,那麼,2億人坐飛機就會產生3.3億人次的乘機記錄;第二,6億人次中應該有相當一部人是多次往返乘飛機的。

例如,2017年,美國航司國內國際航線共運送旅客9.65億人次,同比增長3.4%,其中國際航線旅客周轉量2.234億人次,國內航線7.416億人次。美國人口只有3.2億,乘機人次是美國人口數量的3倍。可見,乘機人次與人數之間存在很大的倍數關係。

2012年的時候,東方航空董事長曾以“3/4的國人沒有坐過飛機來表明航空業無限的市場潛力。時至今日,這一比重應該有所下降,但即便降至2/3 ,也有9億多人沒有坐過飛機。因為中國仍屬於發展中國家,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較低,且國內居民的收入差距,因此,我估計乘機人次高增長主要的因素還是來自高收入階層的貢獻,而非人數增長的貢獻。

以國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分佈為例,看似國內機場吞吐總量保持了高速增長,但若觀察一下細分數據,分化實在太大。在國內229個機場中,只有32個年吞吐量千萬級別的機場,就佔據了全部旅客吞吐量約78.5%,而年吞吐量在300萬以下的機場多達179個,只佔全部旅客吞吐總量的8.9%。

Photo from YouTube

80%的國內機場,只貢獻不足10%的乘客吞吐量,那些處於尾部的小機場,年乘客數量接近零。一方面是10億左右的國人從沒有坐過飛機,另一方面則是80%的國內機場吞吐量不足,面臨產能過剩的窘境。其背後的原因,則是收入差距大導致的有效需求不足。

國內至少5億人還未用上馬桶?

2017年中國去日本的人次達到735萬,日本成為中國第二大出口旅遊地,其中不少人去日本會買電飯煲和馬桶蓋(智能坐便器)。但是,馬桶蓋搶購的背後,是否說明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十分強勁,需求不能被滿足呢?

Photo from sina

下定論前不妨先研究一下國內馬桶的普及率有多高。根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末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的8339萬戶,佔36.2%。使用水沖式非衛生廁所的721萬戶,佔3.1;使用衛生旱廁的2859萬戶,佔12.4;使用普通旱廁的10639萬戶,佔46.2;無廁所的469萬戶,佔2.0%。

也就是說,有水沖式衛生廁所的家庭農村總戶數的比重為36.2%,假設到2018年末,該數據提高到40%,則農村仍有約對應3.4億人的家庭沒有用上抽水/沖水馬桶。

那麼,城鎮的情況又如何呢?國家統計局公佈過2017年年全國有衛生廁所家庭的比重為71.7%,如果簡單乘以人口總額,則2017年年仍有近4億人沒有用上衛生廁所。

Photo fro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但衛生廁所還包含衛生旱廁,由於沒有找到城鎮居民使用沖水式衛生廁所的官方數據,但根據中金公司最近一份報告測算(中國住房空置率很高嗎?),城鎮存量房中26%的住房無獨立抽水/沖水衛生間設施,假設城鎮按20%的較高空置率計算,則城鎮沒有用上沖水式衛生廁所的人口為1.7億(13.9億乘以59%的城鎮化率,再乘以26%,乘以80%)。

Photo from internet

因此,把農村及城鎮沒有用上沖水式衛生廁所的人口加總,其總數超過5億人口,這應該是一個偏保守的估算。

過去10多年來,中國在減少貧困人口方面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此外,通過提高個稅起徵點,可以使納稅人佔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也就是把過去1.8億左右納稅人減少至為6400萬人,將減少約1.23億人。

也就是說,中國相對富有的和相對貧困的10%左右的人口得到了關愛,包括當下各地紛紛成立的紓困基金,也體現了政府對民營企業主的關愛,但這些年來,剩下的10多億中低收入人口直接受益於政策傾斜案例的似乎​​不多。

考慮到購買力平價因素,國內城鎮中等偏上收入以上的3.16億人的收入水平已接近韓國的平均水平,但人口規模接近美國。這部分人口在2017年年之前,主導了中國的消費升級,但2018年以來,消費增速受收入影響,已經大幅下降。

所以,今後要擴內需,應該圍繞著處在中低收入水平的10億左右居民中展開。因為他們才是拉動中國內需的最大主力。

擴大內需無非是兩種路徑,一是追加投資,二是擴大消費。投資主要分為三類,即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和製造業投資,但基建投資持續高增長已經導致地方政府債務率過高,而刺激房地產投資在過去屢試不爽,導致的結果是居民部門槓桿率過高,已經影響到消費,而房地產公司也面臨資金收緊和銷售不暢導致的流動性壓力。

可以用兩個途徑來擴消費,一是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直接增加這10億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二是通過提高這10億人的社會保障和福利水平,間接增加他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

Photo from wikipedia

要增加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中低階層的收入總量當前經濟增速下行,部分企業裁員導致社會就業壓力加大,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增加在民生領域的投入,來增加就業機會。因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服務的需求量會不斷上升,如養老產業實際上和教育產業一樣,不可能企業通過商業化運作就能覆蓋,肯定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

第二,繼續加大減稅幅度,並下調企業的社保費率,減輕企業負擔,提高工薪階層的收入水平。

第三,壓縮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費用支出,目前儘管沒有確切的數據反映我國政府的行政費用支出佔財政支出中的比重,但鑑於龐大的行政機構和公務員規模,我估算在兩位數水平,但一般國家都在10%以下。應該通過減少部門和人員的方式,進一步壓縮行政費用,增加民生支出。

第四,通過發放購物券等方式,定向補貼給中低收入家庭,如當年的家電下鄉就是補貼農民,刺激消費的方式。中國傳統的扶貧思維是授人以漁,但實際執行結果卻往往導致了低效率和不公平,而香港特別行政區當局則採取直接給民眾發錢的方式,授人以魚,反而能夠體現公平,促進消費。

此外,通過提高這10億人的社會保障和福利水平,實際上也能夠起到間接增加居民收入的作用,更有底氣地提高消費比重。這當然先要補足社保資金的缺口,然後再追加投入。可以採取的辦法是增加財政對社保的補貼,或者擴大國資無償劃轉社保的範圍和規模。

如果中低收入階層在養老和醫保方面的後顧之憂能夠基本消除,則邊際消費傾向就會大大提高。

上述舉措如果能實施且有效率,則取決於兩方面,一是政府如何擴大支出的規模和比重,二是如何有效推進與之相關的改革。

在中國經濟已經面臨未富先老的嚴峻局勢下,未來政府部門槓桿率水平勢必會越來越高,這也是合乎邏輯的。

Source:21經濟網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