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入股City’super:消費數據的群雄逐鹿 | 中環路人甲

Column

1,717

早前有新聞消息報道,以華潤資本管理為首的財團,正計劃洽購日本三黃集團手上持有的City’super全部股權。很多新聞已經對這筆潛在交易的細節作出報道,在此不想再加筆墨描述。

這筆交易有趣的地方,是當中可能牽涉另一個潛在買家馮氏集團。透過與華潤合資的基金,馮氏集團將間接持有公司百份之二十的股權。加上最近有一家大型香港零售集團推出了新的會員計劃,讓我感到香港的消費數據爭奪戰將一觸即發。

香港的零售業雖然看似百家爭鳴,但細心觀察下,很多的零售集團其實已經出現歸邊站隊的現象。這些勢力龍頭大都是香港的房地產集團,分別是香港置地與怡和系、長實地產與屈臣氏、新鴻基地產與一田系、恆基地產與千色系,加上最新華潤、馮氏和吳光正(會德豐)合組的新勢力,我們暫時可稱他們是零售業的「春秋五霸」。

華潤馮氏會德豐形成的新勢力

華潤集團善於處理行業整合,過去華潤就透過資本操作,整合多個行業。例如在地產、水泥、啤酒、醫療及天然氣等產業,華潤都有豐富的整合經驗。有與華潤交過手的人都知道,華潤在併購上的姿態是相較強硬,喜歡購買控股權,對目標公司全面控制。華潤對控制權的執著,也是他們可快速地對目標公司進行重組和改革的原因。

新聞報道指,吳光正有意減持部分股份,但宏觀上這筆減持對他的財富影響有限。如果真的要減持,倒不如完全賣盤,這也合乎華潤的收購風格。

減持最大的可能性,相信是華潤需要在董事局佔較多話語權,令收購目標與華潤超市及便利店的整合上較為順暢。華潤直接持股的只有百份之四十五,其餘的百份之二十由合組基金持有。雖然這是合組基金,但華潤也需要尊重馮氏集團意見。因此吳光正也借機減持,最後形成四十五,三十五及二十的股權結構。

這個股權結構表面上華潤不是絕對控股,但相信在董事會的決策上華潤還是會比較佔優。吳光正可能沒有意見,畢竟此筆投資太小,更多是對地產業的一個戰略支援,所以基本上日常業務就不要打擾他太多。如果華潤願意充當專業企業管理人,他應該求之不得。

馮氏集團屬下上市公司利亞零售,擁有OK便利店及聖安娜餅屋。如果這筆交易真的成功完成,很有理由相信這三家公司未來在業務上有進一步合作,形成新的勢力。當然,這筆交易還沒完成,這隊伍能否成團還未知道。

怡和正在整合子公司的消費數據

若根據整體銷售金額來論實力,怡和系應該是香港最大的零售集團,當中覆蓋了生活家品、超級市場、便利店、健康食品和餐廳。怡和屬下「兵馬」雖多,但跨界合作相對較少。比較明顯的,就只有透過與恆生合作的聯營信用卡。可惜信用卡的局限很大,只能用購物優勢和現金回贈方式維持會員忠誠,無法直接互動。長期而言,一個獨立運作的會員系統有利長遠發展。

最近牛奶公司就推出了一個全新的會員計劃,打算把屬下集團的零售業,都整合到同一會員系統。牛奶公司是怡和洋行的屬下企業,主要經營超級市場、便利店及藥房,並持有餐飲龍頭美心集團的一半股權。雖然美心集團暫時還沒加入此會員計劃,但長遠整合應該是預料之事。

同一時間,怡和中止了與恆生銀行聯營信用卡的積分計劃,也中止了與八達通日日賞的長期合作,間接使日日賞壽終正寢。日日賞的會員優惠本來已不多,在沒有怡和的支持下,其吸引力可說是微乎其微。從怡和的戰略部署,可見他們正意圖把屬下的消費數據,都整合到自家的會員系統。

長和引入阿里巴巴作戰略伙伴

曾幾何時,投資者都不太看好超級市場及便利店這些老舊產業,除了互聯網令消費者可於網上購物,擴充實體店時的營運煩惱也讓人卻步。李嘉誠當年更想把屈臣氏上市,回收部分資本。可惜市場反應冷淡,最終只有淡馬錫較有興趣,以低於市場預期價格認購了四份之一的股權,李嘉誠也讓淡馬錫撿了個大便宜。

淡馬錫當年以低價入股屈臣氏,在商業營運上與和黃沒有任何聯繫,屬於財務投資的一種。持股五年後,淡馬錫計劃於上年出售部分屈臣氏股權,根據市場資料計算,這筆五年投資回報約為一倍,十分豐厚。

可惜最後這筆交易受香港示威活動影響,被買方壓價,最終沒有成交。這個潛在買家,市場傳聞是騰訊或阿里。而根據長和是支付寶香港的合資股東來看,相信阿里是最終買家的機會較高。當然,這筆交易暫時只存在於平行時空。

在銷售金額及零售網絡上,屈臣氏整體實力上是比牛奶公司弱。但長和是最早引入科網公司作戰略支援,擁有支付寶香港平台,也是暫時在香港唯一擁有完整消費支付體驗的房地產企業。

新鴻基與恆基正在努力追趕

新鴻基地產方面,於零五年時就收購了當時的西田百貨,並改名為今時今日的一田百貨。由新鴻基地產接掌後,一田百貨開始不斷在集團旗下商場擴充,現時已有九家分店。新鴻基地產沒有像長和一樣,與國內科網公司合組公司,共建支付平台。在戰略層面上,新鴻基地產選擇與微信支付,希望透過在港的十多個平民化商場,用內部資源開發及商業合作方式,嘗試建立自己的會員系統。

另一個被忽視的勢力,是李兆基家族的恆基集團。恆基於一八年收購了由日資控制的零售公司生活創庫(UNY HK)。生活創富在港經營百貨及超級市場,擁有三個不同的零售品牌,包括APITA、UNY 和 PIAGO 。恆基欲透過併購整合,與集團本身營運中的千色Citistore產生協同效應,擴大市場佔有率和滲透率。在業務擴充及會員系統上,恆基相較保守,但方向與其他人大致相同。

綜合所見,商業地產及互聯網公司,都加速併購香港的零售業集團。這些併購及投資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蘊存著了大量的消費數據。這類消費數據特性是高頻,種類繁多,也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有關。另外,快速消費品與消費者的黏性很高,不像奢侈零售業單一及難以重覆。原因是奢侈消費大多與人生大事有關,較少能從消費數據提煉出高價值資訊。超級市場曾經是資本市場的「籮底橙」,但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消費記錄突然變成了大數據系統的「營養美食」。

衍生金融是消費數據的最終目的

消費數據的價值,並不單是維持會員的忠誠度。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數據,可透過大數據方式,開發出更多的商業機會。而在眾多潛在的商機中,衍生的金融服務是一個未被開發的處女之地。例如,透過消費數據可以估算一個人的健康,經常購買香煙的人應該是吸煙人士,這些資訊可給予保險公司設計出更精準的產品。

另外,根據家庭住址和消費行為,就可以大約推算消費者的儲蓄情況。例如泊車記錄揭露了你是車主的身份,經常出入高級餐廳反映你的生活風格,這些都可以用模型推算消費者的理財態度。這些資料也可推算你的信用度,開發分期付款的消費產品。在日本,永旺集團的金融與百貨就經常聯手合作,在消費者購物的同時,利用歷史消費數據決定借貸額,讓日本的渡邊太太分期付款。這商業模式除了賺取零售的營運利潤外,也賺取了金融的利息回報。

按照現時形勢,屈臣氏的易賞錢,與支付寶香港,擁有相較完整的消費體驗去收集這些數據。但在歷史上,怡和的執行力不容忽視。餘下的三方雖然起步較慢,但也不是泛泛之輩。市場上還有一些沒歸邊的中小零售及餐飲集團,也有新的參加者(例如驚安之殿堂)加入市場。在新冠肺炎的打擊下,很多零售業務大受打擊,但只要質素好,價錢合理,「春秋五霸」利用併購或商業聯盟來增添版圖應該是正常做法。

亞洲萬里通可曾是香港最受歡迎的飛行獎賞計劃,早前透過與銀行信用卡積分回贈,呈現爆發性的增長。雖然亞洲萬里通與太古地產的合作不多,但單是與國泰的旅遊產品對接,在市場已能獨當一面,稱霸一方。新冠肺炎打擊全球經濟,特別是旅遊、飲食及航空業。在未有疫苗之前,消費者所累積的旅遊積分暫時都不知如何處理。社交距離也令參與亞洲萬里通計劃的餐館大量結業,市民現時也更偏好快餐外賣或超市買菜。這些消費數據現時正逐步轉移到其他房地產集團手上,情況就像西周由盛而衰,群雄逐鹿,慢慢進入消費數據的春秋時代。

P.S. 喜歡我文章嘅讀者,可以到我嘅Facebook專頁《中環路人甲》讚好,俾啲意見。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