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海洋公園向政府申請五十億元撥款,以應付日常營運開支,及償還建設水上樂園時嘅借貸。新冠肺炎嚴重打擊海洋公園收入,資金最多只可維持到七月左右。如果冇撥款支持,海洋公園就會面臨倒閉嘅風險。我相信好多香港人對海洋公園都有感情嘅,有啲人更係海洋公園結婚,或者同父母仔女渡過好多快樂嘅時光。不過,快樂嘅時光永遠都係過得特別快,係年年虧損嘅情況下,海洋公園到底係咪時候同大家講拜拜?
依賴門票收入根本冇可能賺錢
熟悉投資嘅人都可能知道,世界能長期賺錢嘅主題公園其實唔多。呢種資本投入龐大,但結果大多是贏粒糖,輸間廠嘅格局,只有好似華特迪士尼呢啲夢想家先會參與。主題樂園嘅賺錢方式,其實係傾向「知識產權」型嘅商業模式。只靠門票收入,長期下根本很難達收支平衡。東京迪士尼(應該)係全球最賺錢嘅主題樂園,其門票收入大約只佔四成多,其餘嘅都係食物餐飲及周邊商品。呢個現象除咗係因為強勁嘅團隊執行力,例如推出季節限定產品,吸引消費者購買,本身日本人喜歡在外遊時購買禮物同埋紀念品,用作送贈親友有關。但看看海洋公園嘅財務報表,大部分都係門票收入,其周邊產品更只有門票嘅十份之一左右,而且比食物餐飲更低。直接講,去海洋公園嘅客人都唔多買野,最多肚餓時被迫去樂園內嘅餐廳醫下肚。其實過去四十多年,海洋公園都冇開發出一些具競爭力嘅周邊商品。簡單問大家,除左威威獅令之外,威威嘅朋友你又記到幾多個呢?
折舊是虧損的最大原因之一
細心睇睇,其實海洋公園嘅日常營運表現一啲都唔差,如果只計經營盈餘,其實係有錢賺。但扣除折舊、財務費用及法律支出後,就錄得年度虧損。我自己好怕見到呢種財務結構,某程度係反映管理層唔太識做財務預算。係市場定位時無將資本開支嘅機會成本放入考慮因素,永遠只希望金主出錢幫佢買個山頭,佢自己食草飽肚就算。情況就好似老豆幫個仔置業,一炮俾晒,個仔份人工卻其實只夠交管理費,之後仲要晒命唱「活得比你好」。雖然海洋公園嘅門票係市場化,但似乎其管理層嘅思考方式同公務員一樣,只把海洋公園嘅資本投入當成香港政府為吸引外國旅客嘅基建工程。這種思維方式,也正正解釋為什麼海洋公園管理層,點解唔大力去提升非門票收入。當老豆都幫個仔,一炮俾晒買間樓,咁個仔仔仲有咩動力,博上位加人工呢?
早年轉虧為盈係天時地利人和
有好多人認為當年香港政府換走盛智文,係海洋公園步入衰落的主因。盛智文先生當年嘅傑出表現,幫助海洋公園轉型,仲親力親為扮鬼扮馬,大家都應該唔會否定佢嘅貢獻。但其實海洋公園本身就存在很多先天性缺陷,過度依賴門票收入,難發展周邊產品,及維護動物成本較正常樂園高等等,本身副牌要高手先識玩。盛智文先生當年嘅奇蹟,或多或少係來自於中國經濟起飛,及放寬自由行呢兩個大勢,而佢冇浪費到呢個跳水彈板,更利用佢強勁嘅執行力,彈起再轉身三周半,直插入水無水花,成功滿分奪取金牌,更令另一位美國選手迪士尼屈居次席。呢啲都係天時地利人和嘅結果,可遇不可求,好難再次複製。加上現時自由行減少,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爆發等等不利因素,情況就如「籃球之神」米高佐敦,即使佢幾勁都好,都無法令華盛頓巫師變成當年嘅芝加哥公牛,莫講話奪取總冠軍,連打入季後賽都係非常吃力。
如果公園發債投資者會否買帳
海洋公園輸錢要問政府攞錢,這是正常的事,情況同上市公司一樣,無錢時就要發債供股集資。生意好時供股叫擴張,市道差時供股叫填氹,現在海洋公園一年輸五億,卻伸手攞五十億(十倍),唔知呢個係擴張定係填氹,真相可能只能問葉問。如果海洋公園好似上市公司咁發債供股,正常都要同投資者解釋下,未來發展點樣可以產生足夠現金流來找數,呢個商業模型係咩,同埋最緊要係點樣落地,否則正常嘅投資者係唔會買帳。海洋公園如果無法擺脫過度依賴門票收入嘅困局,並開發出可持續嘅商業模式,呢筆開支好大機率最後都係見財化水。海洋公園某程度上,就好似近年嘅初創公司,聲稱燒錢可解決問題,燒到最後就會賺錢。燒錢不是問題,但是沒有商業模式嘅燒錢係好大問題。我相信係眾多嘅平行宇宙中,能夠賺錢嘅海洋公園應該多過一個,應該比復仇者戰勝魁隆易啲,最緊要係唔洗犧牲Tony Stark。可惜係其他14,000,605個結局,大部份海洋公園嘅命運可能像當年嘅荔園一樣。如果燒錢只會製造更多問題,倒不如讓海洋公園活在回憶中,這種結果最少解決了房屋問題。
機會其實最後都係要自己爭取
我其實係支持海洋公園嘅,話晒都係集體回憶,係海洋劇情睇到我濕晒嘅畫面,仲歷歷在目。最後,如果海洋公園嘅董事會及管理層,真係咁睇好未來發展,政府應該建議佢地以股代薪,進取啲俾佢地優先供股又點話,俾你攤薄都無咩所謂,發達機會真係唔係成日都有。經濟差時上市公司有難,長期投資者大多有情講嘅,不過唔該董事會同埋管理層,做好計劃書同研究點落地,千萬咪求求其其敷衍小股東,認為過咗海就係神仙。
P.S. 喜歡我文章嘅讀者,可以到我嘅Facebook專頁《中環路人甲》讚好,俾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