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FI 編輯部|Fortune Insight

Column

1,094

《百年孤寂》的作者Gabriel García Márquez(馬奎斯)曾經是一名報章從業員,他在1981年於《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寫自己28歲那年,在巴黎遇上海明威的故事,婉柔而動人。

身在巴黎的馬奎斯,對自己的未來苦無出路,在那聖米歇爾大道上踱步沉思,然而他遙遠看見路上,渾然有一個非常亮眼的男子,那是他的偶像、《老人與海》的作者Ernest Miller Hemingway(海明威)。

馬奎斯從來沒有想像過自己會在此時此刻,遇上那位仰望已久的偶像,他的心情非常躍動;馬奎斯不忍打擾海明威正在享受的寧靜,但又想向偶像表露自己的仰慕之情,於是他用雙手在口邊打成一個圈,向海明威大喊了一句「大~大~師!」;相信海明威心裡也明白,此時此刻在聖米歇爾大道上,不可能同時存在兩個大師,他知道那小伙子喊的就是自己,海明威回過頭來,向馬奎斯大叫「再見!朋友!」

命運就是如此巧合、有趣,馬奎斯與海明威兩位大師的相遇,就如兩顆流星同時交錯地劃過天際,他們在聖米歇爾大道上的對話,卻是兩人最初及最後的一次。因為在「流星交錯」後的四年,海明威便吞槍自殺,但這對話卻深深地印在馬奎斯的心底裡,從此之後,他決定踏上文學創作之路,並寫成了《百年孤寂》,讓馬奎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與《老人與海》一樣,晉身世界文學的寶庫中。

我難以想像海明威的道別對馬奎斯起了多大的影響。

筆者也曾遇上過一位中國的大師,那是金庸。當然我不敢自比為作家,但說起金庸,他的十四部「天書」小說是我幼時最重要的讀物,我想像過自己是郭靖,又幻想自己是令狐沖;直至有一次,我跟父母在杭州機場登機,旁邊有一位老人家坐下來,我第一眼就認出,他是金庸先生。見到金大俠,我一時難掩興奮,悄悄地告訴媽媽,她叫我不要吵老人家,但叫我跟他打聲招呼。

於是我握住自己的登機證,向他說了句「你好,金庸先生。」金庸看見小孩子跟他打招呼,於是跟我握握手,又跟我「噓」了一聲,看來他也不希望別人認出他,我還記得金庸問:「你年紀這樣小,怎會認得我?」我說自己一直都有看他的作品,而且在電視上看過他的訪問,他笑逐顏開,拿起我的登機證,問了我的名字,在上面寫道:

「博文彊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金庸」

當時我年紀還小,還不懂金庸寫的句子是什麼意思,只看懂「博文」和「善行」;後來才明白當中的意義,這也成為我身為人,一直奉行的原則。

「再見了!」航班抵達香港,我望著大師的背影,慢慢走遠。

Text by FI 編輯總監

Fortune Insight公開專欄招稿,若你有意成為FI專欄作家,請投稿至info@fortuneinsight.com,附上個人照片及簡介,文章會由FI編輯部潤飾、刊登。 若有任何財金市場、初創、商業的新聞稿或廣告合作,歡迎inbox或電郵給我們。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