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裡,說到成功的企業家首先浮現在腦海裡的一般是成熟的男性形象,而“事業有成”這個詞也多是用來讚美男性的,但其實這完全是一種偏見。
然而2016年,根據Techcrunch的觀察分析,似乎這種偏見出現了令人欣慰的轉機,甚至可以說是新時代的開啟。在過去的2016年裡,許多表現不俗的女企業家吸引了大眾的注意力,顛覆了商業和科技,更顛覆了全球普遍存在的對於女性職場地位的認知與偏見。
Kathryn Minshew和Alex Cavoulacos是好朋友,工作上的好搭檔,而她們在朋友們眼中更是顏值和實力並存的美女姐妹企業家。二人因同在麥肯錫工作而結識。
大學畢業之後,Kathryn Minshew 進入麥肯錫擔任顧問,雖是一份人人稱羨的工作,但卻不是她心之所嚮。她開始上求職網站尋覓下一份機會,卻怎麼用都用不慣,「我坐下來敲鍵盤想找『商業策略』的工作,但是 The Monster 說我不如到紐澤西的 7-11 試試助理的位置,LinkedIn 則跑出 5000 多個職缺,卻無法告訴我哪個可能是最適合我或我可能最感興趣的。」她下了結論:
現在的求職搜尋系統都不把求職者當成「獨立個體」看。
故此,這兩個年輕的女孩就很注重細節和數據分析。她們希望有一天能夠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做一些事情,希望關注社會的需求缺口。之後兩人和另外一個志同道合的伙伴聯合創始了求職社區The Muse。
“Muse”是古希臘神話裡掌管藝術與科學的九位古老文藝女神的總稱,也有“靈感”的意思。 Kathryn和Alex選擇這個名字就是希望自己的企業可以給在迷茫中面臨選擇的人們提供靈感。到了2016年,這家求職社區年均服務5億人,服務的人群年齡多在22到39歲。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公司名字所透露出的含義一樣,Kathryn和Alex並不僅僅想要局限在幫助人們找工作,她們還致力於幫助人們了解如何才能找到適合工作的技巧指導,所以人們在The Muse網站上不僅能夠找工作,還能了解到與工作相關的專業意見,並且還可以報名參加相關的專業指導課程。
Kathryn和Alex充分發揮了女性獨有的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盡量把網站從各個角度進行了全方位人性化設計,以確保用戶在瀏覽過程中輕鬆便捷地獲得最實用的幫助。正是因為服務的多樣性和專業性,加之貼近個人需求的人性化設計,使得The Muse大受歡迎,2013 年已突破百萬使用者。而從它2016年的表現來看,不僅大眾喜歡,投資者也很喜歡,The Muse創始以來共進行了4次融資,共計2870萬美元。
為求職網站注入生氣
一般求職網站上,工作內容、技能條件或公司簡介,通常都是枯燥無趣、大同小異的概括性樣板敘述,求職者很難從中弄清自己未來的定位,遑論觸及公司文化的核心,上工之後才發現跟想像中不同。比如,在 LinkedIn 或各家公司職缺頁面瀏覽「社群經理」(community manager)的工作內容,大抵不出寫新聞、辦活動、顧客關係管理、增進公司或產品曝光度;人格特質則要求有熱情、反應機靈、沒網路不能生存等等。除非本身已是社群經營老手,否則光看這些空泛的描述,實在很難確知社群經理究竟在做什麼。
為了貼近人心,The Muse另闢蹊徑,為每間在 The Muse 刊登職缺的公司設計獨立頁面,拍攝辦公室環境、以生動的文筆勾勒企業文化,親自拜訪不同崗位的員工,請他們現身說法,且十分費工地以影音、圖像與文字呈現,宛如一篇精彩的短篇人物報導,讓求職者對於這份工作有更具體的想像,同時也窺見自己將來的辦公室與同事可能是什麼模樣。
另外一項 The Muse 為人稱道的成就是內容經營,在「Career Advice」中有來自內部編輯以及產業界成功女性給予求職者的意見或經驗分享,包含勵志性的「9 位教你永不放棄的名人」、養生性的「利用晚上自製隔天午餐」,或與其他新聞網站合作,例如新興線上時尚媒體 Refinery 29 的「10 件進擊的面試裝扮」等文章。這些內容不僅為 The Muse 帶來源源不絕的人潮,延長他們停留的時間,更培養了一群忠實讀者。
至於LinkedIn,它也同樣看重「內容」的影響力,邀集微軟創辦人 Bill Gates、維珍集團創辦人 Richard Brandson 等重量級領袖撰文,還有許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分享經驗與新知。不過 The Muse 的取向更針對女性,也完全聚焦在職場上,目前 The Muse 擁有 400 名專欄作家,每週產出 35 篇文章,最優質的文章無償供給富比士、Yahoo 等大型網站,換取網站知名度與流量。
美國求職領域一年擁有 1200 億美金市場潛力,Kathryn Minshew 視 LinkedIn 為競爭對手。但她也說明兩者不同。如果求職者的目標很明確,「想到可口可樂上班?LinkedIn 可以列出十個幫助你進入的人脈連結,但若你不知道自己想幹嘛,LinkedIn 就毫無用武之地了。」
Source:The Muse, The Daily Muse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