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是因應不同的顧客,對同一個產品有不同的定價,是商家務求在顧客能接受的程度下把價格最大化的手法。
價格分歧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現象。比如很多超市中,有會員卡的顧客和沒會員卡的顧客,購物的價格不一樣,這就是一種價格歧視,人們並不會覺得會員享受更低的價格有什麼不公平。價格歧視在經濟學中屬於一個中性的詞,可以造福多方。
對生產者來說,他們總是希望賺取任何層次的消費者的錢。假設一項產品從10元到100元,都有人願意消費。若果定價100元,固然能賺取較高的單位毛利,卻會嚇跑低價位的消費者;如果定價10元,留住了低價位的消費者,卻沒有充分賺取到高價位消費者的毛利。
在這種情況下,對生產者來說,最佳策略是針對不同的消費者採取不同的定價。
如何區分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這就是一個技術性問題了。市場中,充斥著很多區別不同消費者的辦法。比如「第二件半價」、「會員限定折扣優惠等」。
這樣便解釋了,港鐵為什麼要設置「港鐵特惠站」,讓持有八達通的一定乘客享有兩元的乘車優惠,而不是「一刀切」,所有乘客都優惠兩元。
實行價格分歧時有一些要點:
第一是所出售的貨品和其計算單位都必需相同,才能實行價格分歧;
第二是「成本」。因成本不同而收取不同的價格,並不是價格分歧。但有時要知道成本有沒有變,並不是易事。通常商家不會提供成本的資料,因此在估計成本的問題上,只能依靠「觀察」。
Source:Investopedia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