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於 7 月初,已有日媒報告指出,各大企業如 Apple、Amazon 等,正就中美貿易關係緊張而計劃將生產線撤離中國,間接威脅著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日本最大投資銀行野村國際(Nomura International)就將 4 月下旬至 8 月期間,受到影響而計劃遷廠的企業整合報告。報告指出至少有 82 家企業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而撤離中國,令人意外的是越南獲遷的工廠數目遠超於其他國家,擁 7,300 萬貧窮勞動力的印度反而不見有能吸引外企設廠。
外企設廠目的地
(排名據獲計劃設廠數目)
- 越南/26 間
- 台灣/11 間
- 泰國/8 間
- 墨西哥/6 間
- 日本/5 間
- 柬埔寨/4 間
- 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美國/3 間
越南何以漁人得利?
縱觀多間企業的生產遷移計劃,來自不同行業的品牌商都不約而同地以「脫中遷越」為考慮目標:任天堂(Nintendo)於今年夏天將部分 Switch 遊戲機產能移遷至越南;Sharp 旗下的電腦品牌 Dynabook 考慮先將銷美手提電腦的生產業務移至台灣作過渡,再以越南為最終生產目的地;而日本運動用品家 Asics 早於去年秋天前就將銷美產品的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至越南、印尼; 跨國科技公司京瓷(Kyocera)於上月表示,計劃將目前在中國廣州生產、銷美的打印機產品遷移至越南北部的工廠生產。
國際評級公司穆迪(Moody’s)分析指,越南具備與中國最相近的出品結構;而越南既擁有鄰近中國的地理優勢,勞動力亦相較其他亞洲國家便宜,成了企業用以取代中國的理想生產基地。
反觀印度,雖具備龐大勞動力群體,甚至設計工程、製造工程等的專業人材,卻未受到眾多企業青睞,可能要歸咎於嚴苛的勞動法則或國家電力不足,上月就曾有印度官員談論國家電力成就時突然停電,霎時成了國際笑聞,亦直接打擊了企業對印度的信心。
此消彼長下,大量企業遷移產能到越南,帶動起越南的 GDP 增長,但亦有評論指越南以目前硬件水平,未足以接收大量產能,可能會造成產能過剩的問題;另一方面,外資在越南設廠並沒有最低資本額限制,卻要面對越南去美元化政策下,嚴格的外資管制問題。
越南能否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仍然是個未知之數。
Source:Nikkei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