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可以說是主管或專案負責人的例行職責。無論大事小事,經常都會有人來向你報告進度、請示意見、提供選項,最後要你「做決定」。
不過,今年 4 月舉辦的 TED 2018 年度大會上,串流影音大廠 Netflix 執行長里德 ‧ 哈斯汀(Reed Hastings)在生平第一場 TED 演講中表示,公司裡的有些重大決策,他常常是最後一個才知道的人,而且「我有時候會一整季都沒有做任何決定!」
公司的最高主管不做決定或很少做決定,這似乎有違常識,你連帶可能會好奇:那這家公司的表現好嗎?這個 CEO 又為什麼敢這麼「放心」放手?
2018 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超越迪士尼
成立於 1997 年的 Netflix,憑藉 DVD 出租服務起家,走過 20 個年頭,2018 年蛻變成一個影視巨擘,股價迭創新高,2017 年營收 117 億美元。截至今年 6 月 7 日,Netflix 每股股價約 364 美元,市值 1570 億美元,超過更多人熟知的娛樂王國迪士尼(約 1527 億美元)。
財經媒體 CNBC 還計算出來,如果你在 2007 年投資 1000 美元在 Netflix,到了 2018 年 5 月左右,帳面收入約 10 萬 8000 美元,報酬率超過 100 倍。
在持續開發「原創內容」與積極拓張「國際市場」的雙重策略下,Netflix 今年第一季新增了 740 萬訂戶(其中將近 550 萬訂戶來自海外),較 2017 年同期成長 50%,使得總訂戶數達到 1 億 2500 萬,超過半數是在美國以外的國家。
Netflix 以極具原創性的內容,深受用戶喜歡。即使公司曾在 2017 年最後一季漲價 10%,標準服務的月費約 10.99 美元,似乎沒有影響使用者的增長。根據 CNN 報導,Netflix 預計今年將花費 80 億美元製作節目和電影,比去年又增加了 20 億美元。
鼓勵員工獨立決策,受到信任的人更有責任心
如果 Netflix 迄今的績效是突出的,CEO 又坦承自己很少做決定,這家公司究竟時誰在當家作主?Netflix 官網上,或許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在談到企業文化(Culture At Netflix)時,Netflix 第一個標舉的價值就是:鼓勵員工獨立做決策。進一步延伸,該公司對決斷(judgement)的定義是:
- 雖然情勢模糊不清,你還是要明智抉擇;
- 你能夠找出根本的原因,不只是停留在解決表面的症狀;
- 你會進行策略性思考,而且清楚表達你嘗試要做什麼、不做什麼;
- 你能夠靈活運用資料,來輔助你的直覺;
- 你做的決定都是出於長期考量,而非短線操作。
這種放權的領導風格,和哈斯汀過去的創業經驗有關。他曾經也非常在意流程(process),想要避免錯誤,但是為了讓制度能夠「防呆」(dummy-proofed)
因此在 Netflix,哈斯汀選擇賦予員工自主權,代表公司做出明智的抉擇。而為了讓員工有能力做出好決定,首要條件就是提供他們所需的知識。實際做法則是,將公司資訊與全體員工共享,無論你擔任的是什麼角色或頭銜。
「我們相信人們只要被信任、有自由、能夠做出不一樣的事,就會發展得很好。」哈斯汀認為,訊息的開放能夠在組織內部開啟一個正向的循環:當人們握有資訊、得到信任,他們就比較願意承擔責任、敢做決定,並且對結果負責;而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享有更高的自主權,他的投入程度和工作動力相對來說也會變高。
公司的每一個層級,都要有能力做出好決策
管理大師彼得 ‧ 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經寫過,許多關於決策制訂的討論,都假設只有資深的高管才需要做決定,或是只有資深高管的決策是重要的。這其實是一個危險的錯誤,因為「在公司的每一個層級裡,做出好決策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雖然外界依舊擔心 Netflix 年年燒大錢做內容,恐怕會損及獲利,但是哈斯汀似乎自有一套邏輯:內容好,觀眾不會跑,付費訂閱模式才可行,最終為公司帶來營收與利潤。而要確保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絕對不是靠 CEO 一人的獨到眼光,需要龐大的團隊集體合作,人人都要有想法、出意見,找出好人才、好題材。
「對我們來說,心裡有不同意見卻保持沉默,就是不忠誠的表現。」 哈斯汀說。
Source:Business Insider
Text by Fortune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