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專欄|大埔宏福苑五級火 不徹查難以服眾|林中榕

Column

133

這是香港回歸以來最慘痛的人禍,大埔宏福苑五級大火,截稿時,死亡人數已升至94人,一名消防員在救援中殉職。火勢從11月26日下午於外牆維修棚架爆發,吞噬逾2000個單位的家園。

慘劇已成定局,傷痛難以逆轉,但社會最不能止於悲傷,更不能讓真相被時間沖淡。若這場可預防的災難最終只換來一份敷衍的報告、幾個低層背鍋者、幾條不痛不癢的改善建議,那才是對死者最大的二次傷害。

不徹查,難以服眾;不追責,無以重建公眾對政府、對制度、對這座城市的信心。

首先必須正視的,是這場火災本質上是一場「系統性失守」的惡果,而非單純意外。火種來自外牆維修棚架,這一點已獲初步確認:每戶窗外更被發泡膠板包裹,火勢如脫韁野馬,垂直竄升至上層單位。而且不少住戶指出未有聽到任何火警鐘聲,是否火警系統全部失靈?這場火災,由外到內都充滿問題。

更令人震驚的是,勞工處去年回覆宏福苑的居民的查詢電郵中指出,維修工程「不涉及明火」,故「棚架火險相對較低」,並強調勞工法例「不涵蓋棚架阻燃標準」,處方能否解釋如何得出這個結論?

為何勞工處未要求強制防火塗層或金屬替代物料?為何未在工程啟動前進行火險評估?這些事實,暴露了監管從源頭即已失靈:註冊承建商宏業建築工程是慣犯,早已犯案累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年的業主立案法團和區議員和建築公司之間有沒有私相授受?這些是所有香港市民的同問。

事態嚴重,廉署說會徹查,而警方已逮捕三名涉事人士,但這是起步,疑點遠不止於此:招標過程是否透明?業主立案法團是否有貪污?若不徹查這些環節,近百條人命將無法安息。

宏福苑樓齡逾40年,維修基金雖由業主立案法團管理,但房屋局作為資助房屋監督方,為何明知是天價維修工程,所用的材料卻是如此參差?香港逾9000幢樓齡40年以上的資助房屋,宏福苑的大維修僅是冰山一角。

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事件高度重視,全世界的新聞頭條過去幾天也是在看着這種慘案,香港正在處於風眼之間,世界各地都在觀察事態發展,以及真相調查能否早日水落石出。

勞工處電郵的「低風險」論斷,是否反映法例滯後?廉政公署雖已成立專責小組,調查大維修項目可能涉貪,這是積極辦案態度,但調查範圍須擴及:物料採購合規、會議紀錄公開、深入調查可疑人士的銀行戶口交易,若止於表面,豈能服眾?

宏福苑的慘劇,是香港舊樓管理失責的縮影:是對業主立案法團制度的一大疑問。

要為受災者討回公道,遠遠不止賠錢和臨時安置。家庭失去至親,數百人無家可歸,他們要的不是過渡單位,而是心理上的支援和調查結果,公道自在人心。

我認為政府必須重視以下四點建議,並非由我提出,而是綜合民間的意見而成:

一、由廉政公署和警方主導的調查須全面、透明,邀請國際消防專家參與審核;

二、對所有涉及工程招標、監管失職、故意使用不合規格物料的人士,不設上限追刑責及財責,包括建立更嚴謹和安全的舊樓維修制度;

三、設立「宏福苑火災死傷者終身支援基金」,由政府和民間集資,確保每位死者家屬、每位重傷倖存者終身有穩定的醫療及生活保障;

四、重新審視全港業主立案法團制度,以及舊樓消防的相關條例修訂。

宏福苑的大火,燒掉的是人命,以及香港人對「安全城市」的信任。若政府仍用官樣文章、仍用「已盡力」「會檢討」來敷衍,不徹查到底、不嚴懲相關人等、不從制度上堵塞漏洞,亡魂就不會安息,活著的人的傷痛無以安撫。

不徹查,難以服眾;不改革,無以立城,願慘劇的調查終能安撫亡魂,而非又一次被遺忘的教訓。

林中榕是《Fortune Insight》特約作家,剖析政治及經濟社會現象。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Fortune Insight》立場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