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4/2025 11:11
29/04/2025
11:11

財經|環聯:香港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連續5年高全球

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發表的《2025年全渠道詐騙狀況報告》顯示,香港去年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達6.2%,較全球的5.4%高出15%,並連續5年高於全球水平。而香港去年接報的詐騙損失金額中位數超過3.35萬港元,是繼印度及美國後,為環聯全球調查中平均詐騙損失第3高的市場。反映本港在數碼科技應用越加普及和日趨複雜的行騙手法下,防騙工作持續受到挑戰。

環聯亞太區產品技術高級總監張家龍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科技發展的重要樞紐,數碼科技已廣泛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並應用在消費以至個人財務管理如銀行及保險等不同層面。而日益上升的數碼交易規模,以及與報告中其他市場相比更趨電子化的消費習慣讓香港更容易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標,這有可能導致本港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於過去5年間均高於全球水平。此外,防騙意識不足亦有機會令最為活躍於數碼科技的香港年輕一代更易成為詐騙目標。

環聯於去年11月至12月期間在1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的消費者調查指出,29%受訪者表示在過去1年曾在網絡、電郵、電話或短訊數碼詐騙中蒙受金錢損失,香港亦同樣有29%受訪者表示曾蒙受金錢損失,人均損失中位數更高達4332美元,即逾約3.35萬港元,遠超全球損失中位數的1747美元(約1.36萬港元)。

調查亦顯示,去年零售、虛擬社區(包括網上論壇和約會網站等)及金融服務業為香港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最高的3大行業,比率均高於同期全球相關比率的水平。其中,去年零售業在所有源自香港的數碼交易中錄得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最高,達17.8%,較2023年大增113%。虛擬社區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為17%,按年增加2%,金融服務業的有關比率為5.4%,按年則下跌18%,或受惠於政府實施多項預防詐騙措施,如擴展「可疑賬號警示」範圍至網上銀行及櫃位轉賬,加強保障消費者面對日益增加的詐騙風險。

張家龍表示,去年接報的詐騙損失金額中位數高逾3.35萬港元,遠高於本港最新的月入中位數2.2萬元,情況值得關注。深信加強監管機構、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合作對於有效降低詐騙風險至關重要。

至於數碼詐騙情況會否持續上升,他表示,科技發展一方面為消費者帶來便利,同時亦讓騙徒有更多機會有機可乘,詐騙手法亦更趨精密及多元化,因此企業及消費者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定期了解最新詐騙趨勢,避免墮入騙局。

他建議,企業可與防騙及風險管理的專家合作,以更廣泛的數據協助主動識別詐騙風險。例如環聯旗下的不同反詐騙及身份認證管理方案能透過多種數據、先進技術及環球欺舉報網絡,從不同層面多角度為企業盡早偵測異常狀況。

消費者方面,可考慮為個人賬戶設置多重要素驗證(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除密碼以外還需額外資訊才可完成登入程序,減低個人資訊或賬戶遭盜竊的機會。同時,亦鼓勵消費者定期監察個人資料,如透過暗網監察服務隨時了解個人資料有否遭外洩至暗網、亦可利用「信貸提示服務」,在信貸資料出現重要變動時立即獲得通知。

儘管源自香港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連續5年高於全球水平,惟環聯報告亦顯示增速有所放緩,去年的可疑數碼詐騙比率6.2%,較2023年的8.3%有所下降,或反映政府及業界採取的防騙措施有見成效,如去年推出的升級版「防騙視伏App」等。政府數據亦顯示,去年騙案升幅為一成二,對前兩年錄得超過四成的升幅明顯收窄。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即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