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糖王」郭鶴年的投資思維|渾水|Fortune Insight

Column

784

李嘉誠退休大會提過自己不會出自傳,因為他想講實話,但講實話又怕傷害朋友,所以只好擱置了這個計劃。相反,同樣也是一級華商的郭鶴年卻寫了本《郭鶴年傳》,當中有很多政局睇法、從商故事等,不過,讀者朋友可能討厭政治,更未必都是創業家,所以比較適合大多數朋友的,還是要數他炒作食糖的心法。

香港一般市民都不是商品玩家,身邊炒金的人比較多,但炒食品、炒糖並不常見,所以關鍵不在於知道食糖這個市場如何運作,而是希望藉了解他炒糖的方法,側面領略一點道理去套用落其他投資品。

一開始,郭鶴年不是純做糖相關的投資和生意,而是糖、大米、麵粉並行。他提過一個概念:這三類商品都是必需品,但若論「必需程度」去計,糖不及大米和麵粉重要,尤其是他經歷過戰爭,所以他對於政府管制食物價格的操作特別敏感,他覺得糖可以炒作的波幅相對大,不會好像大米,一炒太多就會被政府出手控制價格,所以就較花時間去炒糖。選中相對少機會被政治干預的投資品,是郭氏其中一個投資智慧。

1963年是郭鶴年的黃金歲月,也是這一年他開始瘋狂交易,之前的日子,他每年飛倫敦、紐約,就是為了從旁了解外國人如何交易。1964年,倫敦報紙叫他做「東方糖王」。

他跟食糖交易員的關係非常特別,例如1963年他炒糖贏開巷,但幾個相熟交易商輸大錢,他竟然分了部分利潤給他們,甚至有人走數,他居然願意硬食,幫人接貨補底。首先,分利潤的方法不明,其次,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為甚麼要幫交易商補底,嘿嘿,郭氏沒有說,他書中的講法是「本著郭氏家族寬宏大量之心」,你信不信?

他暗示自己有「收風」,自言會跟經紀喝酒、食飯、交朋友。不過,他成為糖王,跟交易商打好關係是必要的嘛,因為經紀之間的溝通不佳,所以他善用到資訊優勢。

現在香港人炒股票,有幾多人會跟股票經紀、專業投資者打關係?看似不多,大家都網上落盤嘛。

而關於「炒糖」,另外還有段故。郭鶴年在70年代仗義幫中國買糖一事,一直為人津津樂道。1973 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原糖,需要低價採購30萬噸原糖。郭鶴年當時雖然已是世界頂尖的糖商,但也沒有30萬噸原糖可賣。郭鶴年知道中國急需原糖一事如消息公開,會讓糖價上漲20%25%。精通期貨市場的他,就採用了買現貨的同時,也買一些期貨,在行情出去以後賣出套利。

為了避免刺激國際市場砂糖價格的上漲,郭鶴年和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立即秘密地奔赴英國。到達倫敦之後,他們先在倫敦砂糖交易所以平均每噸 82 英鎊的價錢購買期貨 26 萬噸,之後,砂糖期貨的價格不斷上漲,又向巴西、澳大利亞、倫敦、泰國、多米尼加、阿根廷等國家以平均每噸 89 英鎊購買現貨 41 萬噸。

之後,消息不逕而走,市場傳言中國購入大量砂糖,紐約、倫敦砂糖市場又大幅度漲價。然後,澳洲、巴西先後證實中國向他們購糖,又刺激市場價格進一步上漲,漲至每噸 105 英鎊。此時,郭鶴年購買砂糖現貨的任務已經完成,就陸續拋出之前買的期貨,四天后,他不但成功用低價為中國解決了30萬噸食糖的缺口,還通過期貨市場為中國賺到了500萬美元,並按照國家的吩咐把這筆巨款存入到指定的戶頭。作為「亞洲糖王」的郭鶴年,整樁買賣卻沒從中賺一分錢。若干年後,有媒體採訪他,他回答:「如果我的公司也加入其中,肯定可以掙錢。但我不能那麼做。因為這樣就是對中國的不忠。」

另有一點幾有趣,他說「從不看,也不相信圖表」,他覺得這是「事後孔明」,不能預測未來,只是「交易員引誘炮灰」的方式。反而,他會聽交易員的意見,遇上直覺夠強的交易員,他會跟風買入,這有點像散戶聽財演推介的感覺。

閒家做得多,最後當然要做大莊家,他幫中國分批買糖、用幾個戶口吸納後炒作,幫中國解了食糖缺乏之困。這個故事,也是他一直踏上糖王之路的核心,相信不用我多重複了。

渾水Facebook專頁

Fortune Insight公開專欄招稿,若你有意成為FI專欄作家,請投稿至info@fortuneinsight.com,附上個人照片及簡介,文章會由FI編輯部潤飾、刊登。 若有任何財金市場、初創、商業的新聞稿或廣告合作,歡迎inbox或電郵給我們。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