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神|葉朗程

專欄

1,013

扒房是老一輩的玩意。

我們這一代的餐廳,不是 tasting menu 便是 omakase,每來一道菜便有人介紹一番,然後吃之前又相機先吃,十六道菜一頓飯實在很忙。

每道菜擺得精緻,背後又有故事,我們當然需要這些話題餐廳。

男士不用想話題,女士又有一個 instagrammable experience,多好。

但有些男生不是那種男生,更不懂欣賞每道菜都拍一張的女生。

怎麼說呢。

人到無求其實最多要求,嚮往簡單便是最不簡單,要看清楚對方是什麼層次,可能去一趟扒房最直接。

麵包,湯,扒,紅酒,夠了。有一個好的對象在你對面,不用多餘雜音。

不過這一次的重點不是想說為什麼 Grand Hyatt 的 steakhouse 比 Rosewood 甚至 Regent 的更好,也不是想說為什麼雖然 Grand Hyatt 最好但去得最多的是 service 麻麻的 Wolfgang,而我其實只是想分享昨晚遇到的一件事。

故事可以叫「扒神大戰 Morton Steakhouse」。

有朋友來香港公幹,我約她吃晚飯。為免耽誤她的休息時間,好讓我飯後更容易一展紳士風度送她回到房間,我們吃飯的地點是她住的酒店內那家 Morton Steakhouse。

萬萬想不到,我在餐廳內遇見香港扒王。

緣份就是很有趣的,明明就是很多百萬人的香港地,我竟然可以在不同 steakhouse 見過這個肥仔好很多次,而除了在 steakhouse 裏面,我在其他的地方就見不到他了,彷彿他離開了扒房便會煙銷魂散一樣神秘。

因為不知道他的名字,就叫他香港扒王算了,怎料原來他不是扒王,是扒神。

是這樣的。

侍應把一件香味濃郁的牛扒放了在扒神面前,而正當侍應準備離開之際,扒神問:「What is it?」

答案是 Whiskey Infused Dry-aged Ribeye,外籍女侍應一字不漏說出餐牌上最貴的一件藝術品。

「Are you sure this,」扒神再問,「is a ribeye?」

開始口吃:「Yes… this is the Whiskey Infused Dry-aged Ribeye…」

扒神輕輕搖頭,閉目兩秒,說,your manager please。

一位光頭的中國籍男子來到,扒神說轉廣東話:「頭先你同事話呢塊係 ribeye,你覺得係唔係?」

光頭經理看了看那塊牛扒,說:「啲 cutting 可能有啲唔同,dry-aged 有機會修一修邊啲,可能個 shape 會有唔同。」

扒神輕輕搖頭,閉目兩秒,說,if your chef says this is a ribeye,I will eat it。

緊張的時刻來到。

大廚出場。

他看一看牛扒,說,I will change for you。

之後我請扒神喝了一杯紅酒,說我其實跟他很有緣,在不同的 steakhouse 都見過他,順便請教一下,如何分辨一塊 ribeye。

是的,我很廢,不懂分 ribeye 和 sirloin,但起碼我不是在 steakhouse 工作的 (同埋其實我唔食牛)。

看完扒神分享的兩張照片,即是未換之前和換了之後,才知道肉眼原來真是有「眼」的。

很久以前的一次 town hall meeting,台上那位說的,到今天也不會忘記。她說,有三種情況,我們應該選擇安靜:一,當你憤怒的時候;二,當別人對你不尊重的時候;三,當你自己不是最清楚的時候。

扒神和 Morton Steakhouse 這個故事顯示的,就是懂得和不懂得安靜的不同效果。

對於那些有志加入餐飲業的,可以留意下 Morton Steakhouse 的職位空缺。

根據以上三位員工的一致表現,有一點是頗為肯定的。

如果你不喜歡道歉,這裏的文化適合你。

**標題為編輯所擬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