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劉最近拍片招募年輕人進入團隊。她現在好像變了網絡流量密碼,做什麼都會有人 cover。這條片自然也成為焦點所在。
不過,對於這條招募片,我覺得大家捉錯用神。
很多媒體引用這條片裡面葉劉的說話,說她「不歡迎利用我做跑道入政府」。葉劉的「跑道論」始於「起機論」,這可能是她心目中的一個信念:過去有很多人真的借她結識了很多人脈資源,擦靚 CV,然後就轉跑道跳出來發展。升官加薪。這情況其實在每個行業都會發生,曾經栽培過的人,現在自立門戶,回想過去,總會有這種感覺。
葉劉的說法很巧妙,她不是不歡迎年輕人有加入政府的想法,她自知新民黨能給出的薪水,肯定不及政府,因此,她只能「推銷」一個希望,告訴年輕人:現在你在我這兒打工,學好基本功,然後才能出來闖。她的工作團隊是一個少林寺,而天下武功出少林。
但做開老闆都知道,老闆也不想有能力的年輕人在公司幹一年就走,不停請人,重新教過,大大浪費時間,行政成本倍增。
因此,這是一個很明顯的矛盾。葉劉一方面不想有能力的年輕人幹一兩年就走;一方面她又深知:如果她不用這個 point 做推銷,不會有年輕人願意加入她團隊。
在辨證角度,矛盾對立總會有統一的一刻。在我而言,我認為可以做些方法消弭這個矛盾。
譬如,你可能答應葉劉團隊:打三年工,到最後一定要和平分手。能否妥善處理舊東家的關係界定了行走江湖的格局高低。
過往專欄芳鄰、好友馮睎乾寫了一篇文,特別提到施俊輝這個人。
在政圈裡面,施俊輝與葉劉的關係一直耐人尋味。施俊輝年輕時當然得到過葉劉的栽培,但後來關係變得耐人尋味,施俊輝也跳了入政府,升官至現在的教育局副局長。
以我自己嘅經驗和想法,作為一個年輕人,要跟老前輩割蓆,不是不行,但一定要想清楚規劃。第一,最好是跟舊東家愉快地結束;第二,如果你要反面,要想清楚自己有多大實力與他們反面;第三,如果你真的決定反面,完全消除關係,那麼你應考慮不再進入同一個行業裡面。如果你最後也要在同一個圈子行走,最好還是好來好去,處理好關係。
葉劉提到黨內優才流失,很多人走了去做政助。但我猜基於前車之鑑,那些人會跟葉劉好來好去。讀經濟學和做生意的我,慣了從利益計算出發,如果得罪一個圈子猛人,到最後只係為咗月薪二三十萬,似乎唔抵。你要犧牲一段關係,至少要換取對應嘅利益。
根據我自己處理與老前輩分手的經驗,往往都是處理得一團糟。我的經驗比較像是江湖經驗,多於適用於機構的行政經驗。
我跟機構老闆通常很友好。譬如我初出道時做過的歐資行,現在我跟老闆還是很 friend。
而按照江湖經驗,我跟一個前輩分手,通常後來都會幫他挨了幾刀,頂一些麻煩,當作補償;又或者他以後罵我,我不還口,那麼也當作補償了;也有些例子是他欠我錢,我不用他還,這樣,也算是我自己當作給他的補償。
我曾試過跟一個老闆分手,他欠我8萬元,幾年沒還。之後我跟他說:那8萬元不用還了,我們好來好去分手吧。然後,他立刻在銀包拿10萬元還給我。當然,這10萬是純粹是為了買回面子而已。但由我講那句話開始,他便已經知道:我是想跟他好來好去的。
最後能否好來好去,當然也是看緣份。只是在江湖倫理上,我已算做足了。當合作關係結束後,你欠人的,始終要還。就好像施俊輝,欠了葉劉的,遲早也是要還。其他收過佢恩惠的,都要還。怎麼還恩,要看你行業,看伯樂性格脾氣,有時候可能定期飲茶灌水,隨傳隨到,已經係報恩嘅一種。
如何在一段關係結束時,處理好善後,這東西實在很難。我還在學習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