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北歐輸出當地宜居之道,同時從世界各地引入新角度。

Property

549

重視綠色生活及以人為本的態度,使北歐的宜居指數位列世界頂尖,人們對北歐的城市規劃興趣漸濃。然而當地專家指出,北歐沒有因應社會發展作出相應調整,產生不少社會問題。北歐的模式亦未必適合每一個地方。

北歐的城市規劃碩士課程為當地帶來新契機。課程吸引世界各地的學生報讀,外地可從北歐模式取經,同時帶來了新的角度。

隨城市發展引起新問題

瑞典的建築及設計中心的英國藉館長James Taylor Foster向BBC表示,北歐可負擔房屋數量減少的問題嚴重。人口快速增長、中產化和旅遊業發展逢勃,使許多主要城市樞紐包括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甚至特羅姆瑟,都變得越來越擠迫。低入收移民被迫進一步遠離市中心,融入社區越見困難,當中瑞典的問題最為嚴重。

例如,在斯德哥爾摩諸如Tensta和Rinkeby等郊區,主要人口是低收入移民家庭。儘管具設施齊全的公寓樓宇、公園、步行購物區以及連接市中心的鐵路,但居民仍會感到隔絕,並且難以享用城市的公共服務。Foster指出,專科醫院、稅務局、博物館等多數位於市中心,但低收入家庭無法負擔斯德哥爾摩公共交通月票(Stockholm public transport),而通行證新一年又會加價。

James Taylor Foster,Photo From BBC

另外,他指出「即使北歐對社會小眾的包容性很高,但當地不鼓勵出風頭的風氣(Jantelagen)盛,他們很難坦誠說出自己的問題及需求。」在城市規劃上可盡量做到和而不同,但當地文化使現實中難以實行。

他認為北歐應優先處理城市間的交通、文化及社會上流動性,並提議城市內的公共交通費用全免。

丹麥城市規劃課程的教授David Pinder的一番言論總結了北歐城市規劃的問題。「隨著城市發展,產生很多問題,特別是樓價可負擔能力和社會不公的問題。」他認為大家應反思何謂「宜居」,了解城市規劃如何解決社會不公及社會公義,這些方面會成為未來討論的重點。

城市規劃從業員背景單一

在瑞典首都工作、澳洲長大的可持續發長策略師及建築師Jordan Valentin Lane指出,城市規劃的從業員大都是來自中產的當地人。他認為這不是個良好的現象,他們規劃的的角度會變得單一及了無新意,尤其當地特別重視尋求共識及嚴謹規則的風氣甚濃。

Valentin Lane認為他們該向其他經常實驗不同想法的地方學習。

James Taylor Foster,Photo From BBC

北歐城市規劃的國際碩士課程,正正可推動當地城市規劃產業變得國際化。北歐可聘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帶來全新角度。

他舉出一個取裁其他國家的成功例子。70年代,歐洲一些地方流行在露天的行人路地段開設餐廳。有人從此得到啟發,提議將這潮流引入斯德哥爾摩,卻引起當地官員強烈反對。

目前這種做法在斯德哥爾摩十分受歡迎,人們不介意當地較冷的天氣,於4月到10月在室外地方開設酒吧和餐廳。

來自世界各地學生帶帶來新角度

北歐城市規劃的國際碩士課程的學生已開始提出獨特的角度。

Leo Couturier Lopez就和仰慕北歐的人一樣,欣賞丹麥總有公園在附近、廣闊的街道及低層建築。然而他認為丹麥應增加人口,而非發展新地方如Lynetteholmen,一個位於市中心以南,可容納3萬5千房屋的島嶼。

他懷念巴黎深夜餐廳和咖啡店文化,對哥本哈根些居民區的社交生活時感失望。「與其冒興建毫無生氣的新社區的風險,哥本哈根市可通過開設小餐廳、小商店、小咖啡館和負擔得起的房屋,來發展和振興現有的中心地帶。」

Photo From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

北歐模式是不能直接複製的。在哥本哈根長大的同學Camilla Boye Mikkelsen向BBC表示,目前為止最大的收穫是規劃其他城市時,得到設計靈感,而非直接作為「複製粘貼」的指南。

她舉例解釋:「直接將倫敦改變成單車友好城市,不一定是正確的選擇。倫敦是一個繁忙而充滿壓力的城市。」

若要從北歐規劃中得到啟發,絕不能直接複製,而是要思考:「城市如何應用北歐模式,以及城市的運作方式與獨特的節奏?」

Source: bbc worklife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