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教材】一段令世界認識到「泡沫經濟」和「期貨交易」的故事,價值連城的鬱金香狂熱

Strategy

5,511

泡沫經濟是一個常見的經濟學術語,指當某種資本因過度活躍的市場交易而導致價值大幅膨脹而脫離實際價值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某種物件的價值被過度高估而造成的虛偽繁榮。泡沫看起來體積相當龐大,但既脆弱又不穩定,一戳就破。當過量膨脹的泡沫經濟爆破的時候,將會因社會的全面財政混亂而造成影響深遠的經濟崩潰。

Photo from TVBS

現代的投資環境相對比較安全,也有專業的投資專家,而小市民也會從不同的地方得到一定的投資常識。但當時間回到 17 世紀,在人們首次遇見經濟泡沫,沒有任何前車之鑑的情況下,又會發生甚麼事情?1593 年,鬱金香由小亞細亞傳入荷蘭,所謂物以罕為貴,這種新品種的花朵對歐洲人來說都是種代表著高貴的花朵,貴族們都爭相購買,一方面想要顯得高貴不凡,另一方面滿足炫富心理。當時的荷蘭是歐洲強國,加上當地氣候及土壤與鬱金香的相性十分高,所以荷蘭就順理成章成為了鬱金香的主要栽種國。

1635 年左右,鬱金香的市場成熟,人們普遍都對鬱金香的交易前景一致看好。鬱金香球莖的價值不斷攀升,而最值錢的球莖收割期則是在 9 月,並不是全年都能買到現貨。因此,當時商人建立了商會,買賣雙方的交易訊息流通度提升,也降低了交易成本。而商會更發展了一種新的交易模式,就是以合同形式買賣並未收成的鬱金香球莖。這種交易方式令本身只在特定季節才能進行交易的鬱金香球莖的交易量倍增,基本上在收成前,合同就已經被交易了幾次,伴隨著鬱金香球莖本身的價格也被拉高了不少。這種交易方式被認為是現代投資界的期貨交易的雛型。以前,大部分的貨品都是以實物交易的,而總會有商人以囤積商品的方式造成供不應求的市場現象,從而謀取暴利。曾幾何時,綿花、銅等商品都曾出現過投機活動,但卻沒有出現泡沫經濟,是因為實物交易受到交易成本和商品的流通速度控制,沒辦法在經濟周期內快速形成泡沫。

Photo from CNBC

1637 年初春,鬱金香的泡沫達到了最高峰,根據現時的紀錄,當年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在一個月內攀昇了高達 50 倍。然而我們都知道鬱金香終究也不是甚麼奇珍異寶,只要它的供應漸漸變多,就再也不再值錢,投機者對它的無限升值預期也終會破滅。結果,1 年後鬱金香泡沫終於爆破,人們不再相信鬱金香球莖在市場上有過往的價值,鬱金香球莖的價格迅速下滑,造成了席捲整個歐洲市場的經濟崩潰。一度升值 50 倍的品種在 1639 年的紀錄價格下跌了 820 倍,對所有持有鬱金香球莖或其交易合約的人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雖然鬱金香為歐洲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風暴,但這同時亦令荷蘭的花農對鬱金香的種植技術、研究、產量等都有了世界頂尖的水平,最終鬱金香也就成為了荷蘭的國花。而這段歷史亦令世界認識到泡沫經濟的可怕之處,為後世的投資立下了一個反面教材。

 

綜合報導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