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談判】中美代表於今明兩日進行新一輪貿易談判,美方期待中國儘快從美國大量購入農產品。

Business

1,691

中美貿易團隊將於今明兩日(730日至31日)在中國上海進行新一輪貿易談判,按照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727日的説法,此次上海談判的主要目的依然是討論如何落實大阪G20峯會的成果,實際上,就是確保中國兑現在元首會晤中所做出的承諾,這主要體現在中國儘快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

Photo from internet

農產品在中美經貿領域真的這麼重要?

35日,美國國務院官網發布了國務卿蓬佩奧近日接受媒體採訪的實錄。蓬佩奧表示:目前美中經貿談判進展不錯,但他強調,美中兩國達成的任何經貿協議必須保護美國人民尤其是美國農民的利益,否則美方也可能放棄與中方達成

作為傳統農業大國的中國,為什麼需要購入美國的農產品?

首先,從自然條件來看,美國的緯度跟中國差不多,總耕地面積23.66億畝中國的總耕地面積截至2016年度是20.24億畝,再考慮到兩國的人口和機械化程度,美國的農業可以說先天佔優。

其次,從生產效率來看,根據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中心數據分析指出:受土壤,種子,技術等各方面影響,美國玉米,大豆平均單產分別是中國的1.42倍,1.49倍,而中國的小麥畝產是美國的2.59倍。此外,中國糧食種植總成本明顯高於美國,主要體現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

很明顯,中國自己種大豆種玉米,成本多,單產低,不是強項;而美國卻恰好相反這也正是國際貿易之所以能夠實現的基礎:。國與國之間的比較優勢從美國買大豆買玉米,看起來花了錢,實際上比自己種更省錢。

Photo from Grist

中國自身的需求在不斷增長

根據農業農村部及海關總署的公開數據: 大豆的需求在逐年增長,只有2018年是個例外;二是大豆進口量非常龐大,有外媒評價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大豆進口市場史無前例的億噸之國”;三是說明大豆消費是剛需,不從美國也要從其他國家進口。

為什麼需要這麼多大豆?中國的植物油消費早就不再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按人頭供應,再加上猛增的肉蛋奶類消費,養殖業對加工飼料的需求突飛猛進,進口大豆提供的油和榨油剩下的豆粕自然越來越不可或缺。

保證主糧自給自足的戰略需要

被譽為最偉大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論點: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糧食,對一個國家來說,始終都具有戰略儲備的地位。

為了中國的糧食安全底線,為了保證主糧的自給自足,除了主糧,通過進口渠道滿足包括大豆,玉米之類的農產品需求顯然是最理性的選擇。

美國農業發達

得益於優渥的自然地理條件,大型農場經營和機械化,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發達國家。雖然農業人口僅佔2%,但是其糧食總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5,玉米,大豆,小麥產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一和第三位,僅次於中國和印度(據駐美國使館經商參處公開信息),其中玉米和大豆產量全球佔比超三分之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2018年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超過1440億美元。

農業,對美國來說,不僅意味著不容小視的經濟價值,更具有全球糧食市場話語權的特殊作用正如蓬佩奧在採訪中強調的:不斷發展的農業經濟有利於維護美國國家安全。

Photo from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重要的中國市場

2017財年,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收入達到220億美元,中國成為美國農產品頭號出口市場,出口量最多的依次是大豆,粗糧穀物(比如玉米),皮革,豬肉及豬肉製品,棉花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約6成都出口到了中國,這也是為什麼中方在中美交鋒階段,能用大豆作為反制工具的重要原因。

在農產品生意上實現互利共贏,最符合兩國人民實際需求的點,所以「大豆交易」是中美做生意最大公因數的體現,中方當然何樂而不為?

Source:綜合報導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