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思維舒緩基層住屋問題|江啟安|Fortune Insight

Column

1,081

香港公營房屋供不應求,人所皆知。但你可能不知道,原來現時平均輪候時間已經突破五年。

根據房委會 2018 年最新數字,公屋申請個案超過 26 萬宗,平均輪候時間已由 2011 年的 2 年,持續上升至 2018 年的 5.1 年,而且推算未來幾年將會繼續惡化。

紮根深水埗多年,處理過不少劏房、普通房、甚至太空倉租盤,那些租戶因為一直等不到公屋,只能繼續在惡劣的環境下苦苦等待,作為經紀有時看到這種情況亦十分無奈。

根據政府資料顯示,現時公屋單位的每月平均租金為 $1,880,但一個太空倉床位租已售 $2,500,連不足 100 呎的劏房租金亦索價 $5,000。若然解決了公屋輪候問題,對劏房的租盤需求減少了,租金也會逐步下降。

除了租金問題,這些廉價租盤經常因日久失修出現石屎剝落或蟲患鼠患問題,環境好不惡劣。有研究指納米單位的環境會令兒童成長時多壓力,易有暴力傾向。

試問一個小朋友在如此環境下成長,心理又怎會不受影響?

從多年來的公屋輪候數字可見,如果單靠政府提供公營房屋,遠遠不足以解決基層市民居住問題。看到眾多查詢租盤的基層市民眼中,筆者心裡特別想他們的住屋問題得到改善。

上星期,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羅兵咸永道發表了一份研究分析,指出採取公私營合作模式,興建可負擔房屋是全球新趨勢。

研究參考了一些地區的發展,公私營合作建屋可以加快了市民可負擔房屋的興建速度,也有助構建共融社區。

相比起本港現行高度依賴公營機構在政府興建公營房屋的模式,如果嘗試小規模應用公私營合作的模式,填補住屋供求之間的裂隙是可行的辦法。

在公私營合作的建屋政策下,由發展商負責可負擔房屋的融資及規劃,待項目完成後政府回購,再出租或售予合資格市民。

此舉既解決了政府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同時縮短更多不必要的行政時間,令更多香港人看到上樓的希望。

除了新界農地外,其實邊境一帶也有大量的可發展的緩衝區用地,遙望深圳對岸的發展,政府也是時候檢時邊境一些用地的發展可行性。

當然,其中涉及如何做到公平公正的問題,為此政府可以設立專責委員會,制定全面且高透明度的評估準則以釋除公眾疑慮。

香港住屋問題糾纏多年,與其繼續原地踏步,筆者由衷希望政府可以新思維尋找方法突破困局,儘快舒緩基層住屋問題。

作者:江啟安

晉達地產創辦人,典型80後香港仔。住過寮屋,木屋,臨屋,到公屋,居屋及私樓,扎根深水埗二十多年。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