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危機】世界千禧世代的定義:自我中心、懶惰、不肯捱苦⋯⋯你又認同多少?

Strategy

1,385

千禧世代現象泛指80年、9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他們往往被定義為希望改變世界卻沒有耐性去為理想作出持久而刻苦的付出,而且通常很自我中心。

Photo from nadailynews.com

根據英國健康基金會智庫的一份新報告,千禧世代的年輕人可能是第一批在中年就比父母健康狀況糟的世代,不僅如此,連收入也低於父母在同年齡階段的狀況。

這項報告指出現今20~30的年輕人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的機率,因為他們長期承受壓力、焦慮、憂鬱以及生活品質,這也表明了今日的年輕人面臨了與前幾個世代截然不同的重大壓力。

針對2,00022~26歲的年輕人調查,只有31%的人表示自己擁有穩固的關係與人際支持網絡,僅有46%的人認為自己有充足的經濟能力與家庭支持。而有高達80%的人認為迎合追隨社群媒體上的流行文化感到疲累。

Photo from PRI.org

根據另一項統計,千禧世代的人也更容易比其他年齡組的人產生長期孤獨感,儘管健康狀況可以改善,但是生活不穩定與不安感導致的長期心理壓抑,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問題、甚至社會犯罪。

美國「千禧世代」(Millennials)年紀輕輕就背負沉重的經濟壓力,導致他們「無法」或「不敢」買房的主要原因, 除了不景氣等大環境因素外,還有龐大的學貸壓力。

年紀輕輕就背負沉重的經濟壓力的,還有美國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那是美國現代史到目前為止,首次出現無法實現「美國夢」(American dream 的世代。因為「美國夢」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但當下大多數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

Photo from theconversation.com

美國房地產曾在2000年中期出現一波蓬勃發展,但根據人口調查與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資料,35歲以下年輕人擁有房屋的比例,從2000年那波熱潮之後一路走低。統計顯示在1996年,35歲以下年輕人擁有房屋的比例約為39%,這個數字在2004年幾乎達到44%的高點,接下來就開始逐年下降,到2014年已減少到大約34%

導致年輕人「無法買房」或者「不敢買房」的主要原因,除了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因素之外, 還有龐大的學貸壓力。2008年美國房地產泡沫化之後,想要購屋必須符合更嚴格的借貸資格標準,例如要準備更多自備款、自身經濟條件要較充裕等;對於剛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來說,買房子也因此成為遙遠的夢想。

Photo from WHYY

目前,美國大學畢業生普遍身上都揹了沉重的學貸,而且年輕時借的學貸可能到老都還無法還完。

跟父母那個世代比較起來, 當今的美國年輕人由於身上背負沉重學貸,手邊能拿來當買房自備款的存款,自然顯得微薄許多。根據統計,美國大學生積欠的學貸總額,在2016年高達1.4兆美元(約新台幣42.4兆元),足足是2007年間總額的一倍多;學貸不但讓年輕人手頭拮据,也讓他們成功申請到購屋貸款的機會大幅降低。

Photo from The Survey

至於香港的年輕一代則不用多提:抗壓能力低、懶惰、怕吃虧、不肯捱苦、經常「搞事」,通通都成了老一輩的人對這一世代的看法。如要比較不同世代下的壓力不同之處,恐怕有千百萬樣,但老一輩輕視年輕一輩,似乎已成習慣,或許再過幾年,Y世代也會對Z世代(00後)嗤之以鼻。

Source:

Text by Fortune Insight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