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那些「被不存在」的人|藍橘子

Column

1,317

「包容」這個詞彙本來是美德,本意是用愛來包容一些社會中不被注視的小眾,而不是包容那些不斷湧進來,霸佔社會資源的人,所以近年香港人聽到「包容」兩個字就有點反感。

你以為在香港這個尚算文明的社會,已經足夠包容了嗎?

有一次,我寫了一篇關於過度活躍症小孩的故事,當晚就有一位母親私訊給我,她兒子正是患有過度活躍症,半年前已經移民到外國。

她很喜歡香港,家人朋友全都在香港,移民到外國是逼不得己。因為,她忍受不了在香港受到的歧視。

各位沒有看錯,香港人會歧視過度活躍症。首先是學習,校長與老師不斷勸說這位母親,讓子兒入讀特殊學校,但她的兒子智商沒有問題,只是需要特別的教學方式,可惜學校並沒有老師有相關的技能。

然後是家人問題,婆媳糾紛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但她更為嚴重,奶奶說她克夫命,還把孫兒克到有病。過度活躍症的孩童需要在年幼時期遵循特別訓練,將生活所有細節都設立規則讓孩子遵守,長大後就能痊癒。

而奶奶卻只用她那一套來教育孫兒,他要吃糖就吃糖,鬧脾氣就讓他鬧個夠,完全放任他做任何事。每次去奶奶的家,對兒子的訓練都會功虧一簣。

朋友方面,雖然口裏說不介意,但每次出來聚餐,朋友們的子女都會「碰巧」沒空不出席,後來經朋友口中得知,他們都害怕過度活躍症的兒子會傷害到他們兒女。

在身邊人眼中,這位母親的兒子就像惡魔轉生一樣,個個都避之則吉,無奈之下母親選擇移民,外國有專門的學校與老師讓過度活躍症的小孩上學,身邊的人也對這種孩童有瞭解,不會排擠或歧視。

有時候,正因為對於這些小眾的不瞭解,我們就會選擇「迴避」「不談」「不問」「不關心」,就像鬼節、清明、重陽這些節目,小孩們有很多不解,當小孩們發問,大人們只會說「唔好亂講嘢!」

漸漸地,形成隱形的排擠,使這些小眾「被不存在」。

前兩天看到一宗新聞,一家五口的家庭,母親勒死患有中度智障的21歲兒子的家庭慘劇。現時智障人士輪候宿舍的時間是15~20年,這是多麼令人絕望的數字啊!

而這些人,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包容的人。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