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香港的情況似曾相識,今早金鐘的主要道路被佔領,到目前為止,港島中上環的路面交通幾乎停滯;經過一場大遊行後,我想在位的權貴也沒想到,一道在他們眼中的「簡單修例」,竟會現演致如此局面,而今次的示威者的氣勢,實不比當年遜色。
沒有人是孤島,不論你支持修例或是反對修例,都無可避免地沾了這淌渾水,譬如今早我們Fortune Insight收到來自廣告客戶的要求,希望在此嚴峻時刻,能暫緩一下原先廣告刊登的計劃,他們並非抽稿,只是從市場推廣而言,這是最不適合做廣告的時刻。
拆局:日前港府不談判的理由
目前政府內最高的兩位官員,分別是林鄭月蛾及張建宗,他們長期在政府工作,回歸以來的大型群眾活動,他們在經歷過,在公務員眼中,是幹練和解決問題的高手,而今次的返送中條例所引發的管治危機,有超以前的經驗所得。以03年50萬人遊行為例,群眾反對當時的政府,用了最和平的手法抗爭,導致管治班子不得不讓步,而之後的反國教、傘運,對港府而言,是一種又一種的「壓力測試」。
試想想,如你是當局者,發現傘運之後,香港似乎什麼事也沒有,股價、經濟、樓價欣欣向榮,又何須向示威者讓步?這或許是當今的決策官員面對今次危機的第一印象,也是日前他們無意退卻的因由。
但今天的返送中條例示威,其性質與傘運有根本的不同,筆者曾經不同派別的握權者會面過,他們無一對返送中條例感到憂愁,不止是憂愁,有的更是憤慨非常,因此今天的示威,不止來自社會上最無助的人,而是中產、富豪、大量專業人士等都一起參與的結果,抽象點來說,筆者看到了一種由上而下再向上的力量,這次的示威,整個社會都有人動氣。
若我是決策人,將如何應對
我無法想像林鄭目前的尷尬,畢竟她曾經歷過許多風風雨雨,在她身邊的人,不一定全是親信,這點不難明白:特首這個位置,向來都是「三煞位」,她的一舉一動,除了社會大眾會非常注意外,政府內部都有不少「臥底」,他們表面上是對特首「馬首是瞻」,但真正的主子,卻是更高層的中國政府,林鄭的一舉一動,都在北京的眼底下,如果你坐上她的位置,相信也非常頭痕吧?
好了,假如我將以上這些人事問題在考慮在案,林鄭在目前是毫無選擇,她只能支持修例到底,一個特首耗盡自己的政治能量,為此條例跟全世界周旋;因此,下一屆特首人選,若從北京角度考慮,一定會考慮林鄭以外的人選,她用盡了力量,特首終成了棄子,這是林鄭最不想見到的下場。
若我現在是林鄭,我很想得到一個下台階,這個下台階,只能由示威者去搭起,與期希望建制中人反對修例,倒不如期望太陽由西邊升起,他們都立了投名狀,也是無可奈可。
這點就非常有意思了,大門外的示威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竟有機會成為林鄭政府的救命稻草,天下間最諷刺的事,莫過於此。
Fortune Insight的建議
在如此困難的局面,港府即使有議會上的絕對優勢,只是眾怒難犯,一時三刻不易緩和,我們呼籲暫緩返送中條例目前的修訂,政府應再重新開展諮詢期,吸收和反思這項政策的利弊,盡量釋除港人疑慮,再謀定而後動,方為上策。
此欄由《Fortune Insight》編輯總監所撰寫,剖析社會、財經、樓市、創科、職場等關鍵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