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獵藝之旅|Priscilla

Column

95

我一向喜歡旅行,疫情之前歐遊動以月計。友人常說歐洲很悶,在如童話的老街裏拍幾天照日便沒什麼好逛。問我為什麼每次可以去歐洲這麼久,到底都做了些什麼。而我的回答,每次都令我的一眾港孩朋友大失所望。

那就是
— 看藝術品與看風景

其實每次不論旅程長短,我都覺得時間不夠。歐洲作為當代藝術的交滙處,有眾多博物館興藝廊,很多博物館就算走馬看花看幾天也看不完。

我本身不是一個很有耐力的人,但藝術能讓我樂此不疲一個接一個城市的看。當年為了節省旅費多走幾個城市,捱更抵夜坐8小時通宵巴士也在所不惜(現在不行了)。就是在歐洲留學和旅遊的經歷,令我逐漸找到志向所在。後來在不懂西班牙文的情況下,到了西班牙的畫廊實習工作。都說藝術無分國界,當時我就體會到了沒有語言界限的藝術交流。

有一次,畫廊租借了場地給一位意大利的策展人,辦一個法國藝術家的首展。你可以想像,在場的人不是說意大利文,就是法文或西班牙文,而剛好我一種也不會。但當晚還是很多人找我聊天,他說三句法文,我回一句英文。大家好像談了很多,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說過。

當香港還在要求你打完三針再打第四針時,歐洲現在基本上已回復到了疫情前的生活狀態。很多疫情其間停辦的展覽,在這幾個月都陸續恢復。截稿之時,我正在前往歐洲的航班上。旅程尚未展開,惟有先給大家一些藝博會的背景資料。

Art Basel
Art Basel是現當代藝術中最盛大的藝博會,對於參展藝廊有相對嚴格的要求。每當Art Basel 舉行其間,附近就會有一個或多個相對小型的藝博會同時舉行,以求在對的時間,對的地方,爭取得到藏家與大眾的注意。

Basel是位於瑞士,接壤德法邊境的城市。Art Basel 始於1970年,自2000後還在香港、紐約、邁阿密等地舉行。香港的Art Basel我去過很多次,今次就專程前往巴塞爾當地朝聖。

如果香港是解鎖大陸和亞洲資金的自由港,那巴塞爾就是通往西歐金庫的入口。 瑞士本身就分德語區與法語區,可見其受這兩國文化之多。而巴塞爾接壤德法兩國,前者是先鋒藝術的集中地,後者浪漫主義的起原地。新浪與傳統的交融,再加上經濟支持,簡直是藝術生態圈的黃金組合。在Art Basel後來擴張舉辦的城市均有類似的特質。

The European Fine Art Fair
簡稱TEFAF, 在70年代中起於荷蘭Maastricht 舉辦,與巴塞爾一樣,藉地緣之便,聚集歐洲各國藏家。Maastricht 左靠比利時,右接德國。與Art Basel 不一樣的是,TEFAF的參展作品,不限於現當代藝術,古董、甚至數百年前的名畫,都有機會在這裡看到。

La Biennale di Venezia
威尼斯雙年展,這個名字大家可能都略有耳聞。顧名思義,就是每兩年一度在威尼斯舉辦的藝術展,展期長達9個月。這是個歷史悠久在1895年便開始,成立之始是希望為當代藝術拓展市場。期間因一二戰而暫停,到1948恢復。到1968年後,威尼斯雙年展便不再以展銷為目的,改以國家為參展單位,成為藝術界的世博會。每個國家均有一個主題展館,由參展國家決定展出的藝術家。今年的參展策劃由M+ 負責, 展出的是本地藝術家Angela Su的懸浮,威尼斯的展期結束後,展品將會移師回到香港展出。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