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專欄|戀上英識——人終於要學會Grow Up|陳思銘

Column

566

十月底正值寄宿學校中期放假——英國叫做Half Term——而不是所謂的Term Break——聽了很多小朋友告訴我的讀書生活經驗。

香港父母最有興趣的歧視問題終於浮現。一位剛上Year9的小妹妹電郵告訴我:今年九月新學年開始,她被分配到一間雙人房,同宿的是一位德國女生,她成績一般,但因為德國的學生來寄宿學校,只屬短暫交流,一個學期之後就會回國,所以她們傾向少數聚在一起,說德文多於英文。

此外,德國人訓練紀律向來有素,就好像日本人自小訓練兒童要有禮貌,這一點本來沒有問題。然而香港小妹妹有一天在宿舍,打開一包魷魚絲,是暑假由香港買回來的,吃了一半,擱在自己的書桌上,德國女同學宿友一臉不高興,一把拿過魷魚絲,一包零食直記丟入垃圾筒,說:「我不喜歡你這種Snack的氣味。」

她說的是透露出來的氣味,而不是味道。她沒有吃過,而氣味又無法觸摸。魷魚絲散發的氣味,又不是榴槤,香港小妹妹莫名其妙,放假時向我傾訴。

「她這樣做是不是種族歧視?」,她感到非常委屈。

我說:「如果由成人世界,當然罪名成立,但Considering你們兩人都只有十二歲,我只能假設,這位德國女生,在她的文化環境,沒有見識過太多其他國家的食物,對世界所知有限。如果她因為魷魚絲的一點氣味,而粗魯得將你的零食丟垃圾筒,而不是請你用橡根將零食膠袋紥好,我認為這是幼稚而不成熟的行為 。」

「那麼我應不應該告訴老師?」她問。

「我認為沒有必要,」我答:「第一,這件事太小了,沒有構成毆打或辱罵,校方最難處理。第二,你受了委屈,但如果也學會了忍讓,這也是你成長過程的一部份。你要知道:這個世界自以為是的人很多,像這位德國女生,她可能認為她來自的柏林或漢堡比香港更高級;她的家庭比你有錢,她的世界中沒有見過魷魚,更不要說魷魚乾絲的零食。如果不喜歡一種零食的氣味就可以這樣對待同學,那麼下次你也可以見到她在廚房進食德國豬手時,認為那隻豬手太核突,污染了你的視覺〔視覺和嗅學都是五種感器之一〕,你可以連豬手帶碟子丟進廚房的垃圾箱。」

我說:「不過你不會的,是不是?因為你比她有教養。教養的表現,有時在於退讓和容忍,但不是示弱。甚至你可以對這樣的惡人放縱一下,讓她繼續發她的小姐脾氣,這樣一來,將來他的男友和老公會繼續受罪。」

成長時期總不免遇到許多令你莫名其妙的事 。有時誰是誰非並不清楚,然而一時的情緒發作,卻會令人覺得不快,尤其在求學時期。

過兩天,小女孩又電郵告訴我,那個德國女同學在反省之下,終於向她道歉。我說:這就對了,因為你沒有任何反應,你當然笑了笑,令她感到內疚,至少她懂得反省,而她向你致歉,你接受,這是一種高貴,而沉默也是一種氣度,你在寄宿學校,全人教育,除了課堂上課,學的就是這些。

我在電郵中告訴她:記著,人生中你總會遇到很Silly而很勢利眼的人,不要緊,你要學到笑一笑,因為一切都終都是過眼雲煙。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Telegram: 
http://bit.ly/2M63TRO

Subscribe FORTUNE INSIGHT YouTube channel:
http://bit.ly/2FgJTen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