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乎近日人行為穩定人民幣及內地經濟,已經到「亂招亂發」的地步,不單靠出口術、市場干預及靠大行挾息、更有跡象開始重啟資金管制的舊路,而周四一招「不尋常」降準,更令人揣測,內地已到了無招可用的地步。
事緣人行降準其實早在市場預期之內,但在周五國統局公布「三頭馬車」數據前夕出招,與過去在壞數據公布後才出手,「時機」不禁令人起疑。更重要是回顧近年央行宣布降準的時間,基本上都在公布大約10日後方才實施,但這次央行竟然是火速「坐言起行」,在周五即日就實施,是反映內地經濟已到水深火熱地步?才會一宣布後就在翌日執行?
又例如日前人民銀行公布本月將在香港發行的6個月期央行票據發行額為150億元人民幣,較到期金額增發100億元,是繼8月增發100億元央票後,連續兩次增發,合共規模已達250億,頻率之密是歷來罕見。而且與過去的「冠冕堂皇」說法,當局不再說是支持甚麼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角色,人行旗下官媒《金融時報》發文直指,此舉釋放吸收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信號,有利維護匯率基本穩定,不排除繼續增發。
簡單理解,人行於離岸中心發行央票,目標就是要抽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以央票規模250億計,已經佔了本港人民幣存款九千億約3%,加上大量人民幣均是在中資大行手上,挾息行動一開始,離岸人民幣拆息即時抽升,隔夜及三個月拆息分別創1年及5年新高。彭博社引交易員指出,國有大行在離岸拆出人民幣意願偏低,加上交易員平倉人民幣空倉提高離岸人民幣需求,令流動性更緊張,分析指出措施降低沽出人民幣所獲息差,帶動人民幣明顯走強,維穩匯率意圖明顯,但同時粗暴干預市場運作,對這個一度識得「生金蛋」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幾乎可以說是即時死亡,似乎大有「棄車保帥」意味。
雖然人行強調降準並非「大水漫灌」,但自7月政治局會議後,維穩政策包括財稅、房地產及貨幣政策組合拳連環地排山倒海出台,證券交易印花稅已下調;房地產的刺激政策更是傾囊而出,降息之外亦放寬首置限制,很多城市已取消限價及限購令,現時連降準也做了,甚至不惜犧牲多年在香港發展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一切象徵人行面對經濟失速、樓市崩潰以及資金大舉撤離( 外資上月掟1162億A股破紀錄),似乎已到慌不擇路胡亂出招,恐怕這樣反而更令市場失去信心。
註: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