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利率見頂之際,香港銀行卻未有如外界估計按兵不動,龍頭滙豐銀行上調最優惠利率(P)0.125厘,其他銀行亦相繼跟隨,是港銀今年第一次加P。滙豐調整後P為5.75厘,是2008年3月以來新高。
本地財經報章以「滙豐出乎意料帶頭P加0.125厘」做標題,其實我有點不明白,本地銀行要上調利率是遲早的事,尤其是去年3月以來,美國累計加息5厘,但即使計及今次上調,香港累計加息僅0.75厘,香港與美國利率之間差距多仍達4.25厘,跟據聯匯機制,這樣大幅度的息差不可能長期維持,否則聯匯制度就會失效。
現實是港美之間拆息差距,已經升至十五年新高,資金由港元流至美元套息是必然發生,最新是金管局時隔兩周要再度接錢,於紐約時段沽出5.95億美元,銀行體系總結餘於5月5日將減少46.71億港元,降至445.27億元,是2008年11月12日後新低。
如果HIBOR持續攀高,本港銀行仍有追加P的壓力,有經濟師估計加幅度最少0.125厘,而我估計追加幅度只會更高。正如早兩天刊出文章《「愈遲買愈平」 銀主盤增加反映樓市將耗盡購買力》,樓市最大隱憂來自本港家庭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由去年上半年的94.2%,升至下半年的95.5%,比起2020年足足多了十五個百分點,創有紀錄以來新高,其中有近70%比率負債是來自住宅按揭貸款。
現在優惠利率升至5.75厘的十五年新高,這個高息水平對很多家庭以至中小企,是在過去一段時間從未經歷過,利率及資產錯配很可能會令債務及財政出現困難,一時間的「周轉不靈」,可能正解釋了近期銀主盤增加的原因。
當然對大銀行來說,特別是作為存款龍頭大行的滙豐,要同步調整儲蓄利率,有可能得不償失。不過由於過去一段時間定存利率上升,搵高息定存成為財經界熱門話題,今年首季港元定存增加逾2100億元,佔港元存款比例已達一半,而滙豐存款又佔香港銀行總體近四成,相信同步上調貸款及存款利率,對滙豐來說應是除笨有精,未來追加息幅度可能比大家想像更快出現。
註: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